- 积分
- 12159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8-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8-9 22: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第三种境界:为自己工作
任何一类不匹配的出现,都会导致单位无法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难以施展才华和抱负。人无法尽其才,既有组织的原因,也有个人的缘故。要避免出现这种错位,实现动机相容和匹配,只有一种情况可以避免,那便是为自己工作,这也就是第三种境界。
为自己工作又可分为两类:自己雇佣自己,做老板;另一情形是,为别人打工。后一种情况不太容易理解,但却是对社会有益的想法。试想一个人将工作视为自己分内的事儿,那是何等的境界。
他工作时,根本不会想到这是别人的事情,因而可以不必卖力,更不会有以次充好、坑蒙拐骗的想法。这几乎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活脱脱的展示,当每个人都自发地做好自己手上的“活儿”时,社会最有秩序。
这种自发并非来自什么高尚的动机,也非外界鼓动,更非政府强制,而是完全出于自身的考虑。因为只有自己的“活儿”做得好,才能卖个好价钱,也才能长期吃这碗饭。
于是,斯密笔下的几个古老职业,如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等,不知不觉统统成为增进国民财富的力量,这便是市场的作用。
为自己工作的人们,会时刻想着工作,用魂牵梦萦来形容不为过,此时,个体和工作完美地合为一体。工作时,想的是如何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既不会为奖赏所忧,也不会为争光和露脸所困。工作本身的乐趣、完工之后的轻松,以及筹划下一阶段工作的期待超过了一切。这便是工作对劳动者的最大奖赏,而金钱和名声不过是工作之外的副产品而已。
如何才能知道人们是不是在尽职尽责地工作呢?不妨参考一个快捷标准:扣心自问,你是在为自己工作吗?这看起来有些严苛,但却剔除了工作以外的因素,是一个纯粹以工作为尺度的标准。
自然地,为自己工作的人最幸福,无论是自己做老板,还是受雇他人。为自己工作的人,骨子里还具有消极情绪的免疫力,如遇到困难不气馁、不放弃,更不会怨天尤人,满腹牢骚。从某种角度上,人生最大的不幸其实莫过于做了一份自己不喜欢、一直在将就和应付的工作。
由于不喜欢,便会惹出许多是非来,如偷懒、耍滑等,这不仅损害单位和雇主的利益,而且最关键的,是自己无法从工作中找到乐趣,更别提什么职业成就感了。考虑到人的一生有很多时间都花在工作上,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在技能等硬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遴选、识别并优先安排那些对职业发自内心喜爱的人上岗是问题的关键,想想中国“南郭先生”寓言所揭示的道理,我们便知道这一问题多么古老、现实又棘手。尽管现代社会早已建立起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但其中的一些老问题仍无良方可治。
对个人而言,设法从事自己喜欢并胜任的工作是件幸运的事情。遗憾的是,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对一些人又成为无法实现的目标,因为不匹配情况再次出现,这次是个人能力与工作喜好的错位,自己喜欢的工作难胜任,而胜任的又偏偏不喜欢。当然,现实情况要比这复杂许多,喜欢又胜任,缺少了机会也不行。
以上三种境界的区别还可借助“蛋糕”来加以说明:前两种强调的是如何从现有蛋糕中分到更大的份额,属分配性努力,内耗高、成本大;第三种境界考虑的是如何将蛋糕做大,属生产性努力,内耗低、成本小。可见,境界不同,造成的社会与经济后果也会迥然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上面各种境界本无什么高低之分,也无对错之别,他们都是现实中的人们综合考虑以后的选择。话虽如此,但为自己工作的态度仍值得提倡。这不仅是因为,从职业审美的角度,为自己工作能获得最愉悦的职业体验,而且从宏观上讲,为自己工作更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
一言以蔽之,工作不止是谋生的手段,更不是苟且的营生,工作能带给我们无数精神上的回馈和享受,只要我们愿意挖掘和细细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