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2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关于“博士”自言自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5 1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福建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现代汉语中“博士”指的是学位的最高一级,对应于西方的Doctor。虽然赋予了新的内涵,但“博士”这个词却不是舶来品。早在先秦六国时期就出现了“博士”,彼时是学官的名称,即教授学问的官职。秦朝一统六国之后,沿用传统,在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等皆立博士。汉武帝时更设置了五经博士,专门教授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汉朝大儒董仲舒便是博士,主要教《春秋》。彼时的博士论文查重是官学的教授者,有较高地位。除了教学外,他们还或出使,或议政,参与**。后来历代皆设有博士一职,直到清朝。
现代意义上的“博士”始于清末的留**,那时一批有理想的年轻人怀着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想法出国留学,这才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西方的“博士论文查重检测入口”。据考证,中国最早的留学博士检测入口是黄宽,他于1850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科学习,并于185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清末民初,出国留学的人很多,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大多有留学经历,然而能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的还是少数。其中,有民国三博士之称的胡适、顾维钧、张竞生就是个中翘楚。那时的留洋博士博士查重检测入口回国后一般都在各自的领域卓有建树,影响一方。胡适胡大博士自不用说,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干将、北大校长,风光无限。顾维钧被称为民国第一外交家,在外交事务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张竞生则是中国第一性学家,开一时风气之先。此外,较有名的还有法学博士伍廷芳、农学博士唐有恒等。民国博士清一色都是留洋背景,在当时社会可谓人中龙凤,是精英中的精英。
整个民国时期,虽然早在1915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颁布了《特别纲要》,规定授予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并建立了学位的评定授予机关;国民党政府也于1935年公布《学位授予法》,规定了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论文查重检测三级,并在1940年又通了《博士学位评定会组织法》和《博士学位细则》,但一直没有授予过博士学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建立学位制度,直到1981年实施《**学位条例》,我国才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并于次年授予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生马中骐理学博士学位,马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博士。马中骐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工作。1990年获得“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与马中骐同批毕业的另外17名博士也均在高校及科研机构任职,为新中国的科研及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可谓博士的黄金20年,那时博士生数量少,民众的认可度高,大学生都被称为天之骄子,可想而知博士在普通人的眼中该是怎样的形象。博士毕业后工作也很好找,往往成为单位的学术骨干,极受重视。
博士论文查重检测入口推荐网站:http://www.okcheck.cn。光辉形象随着1999年始的高校扩招慢慢暗淡下来。1999年出台《面向21世纪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到2010年,高等毛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此后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到2011年,考生933万,录取675万人,录取比例达到了72%。随之而来的是博士数量的水涨船高,1999年毕业博士10320人,2003年18806人,2007年41464,到了2010年毕业博士人数达到了48987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博士学位授予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