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去年问政莱山区的时候,节目提出了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为什么莱山区的商业现状如此之差,大部分商业广场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当时莱山区领导表示,莱山区主要的商业中心就是佳世客,而其余五大商业除了振华盈利之外,宝龙、银座等都属于亏损状态。
莱山1994年建区、2006年开始市政府迁入,莱山区的,城市建设越来越繁华,人也越来越多。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莱山区人口已经达到了41.9万。
人多了,商业配套自然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商圈集中、同质化经营等问题也让很多商业举步维艰。目前莱山区各大商业经营状况如何,来看小编的实探。
背靠数万大学生的烟大商圈,主要以新世界百货和保利mall为主。
周末下午三四点,正是大学生在外逛街的好时候。所以商场外围人流量非常大,消费者往来不断,沿街商业,尤其是一些迎合年轻人口味的小店,都十分热闹。
在烟大小吃街搬迁之前,很多人都曾担心小吃街的经营前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担心并不是很有必要——因为人们对小吃似乎有种天然的热爱。
烟大板块已经是莱山较为成熟的商住区,保利和新世界的目标群体也因此被割裂地分为两部分:普通市民及大学生。
在人流量也清晰地体现了这一点:相对于外围和超市的热闹,内街的百货商场就略显冷清,人气较为集中的地方,是商场内的书店、儿童游乐区。
一南一北的宝龙广场以及银座商城可以算的上迎春大街的代表性商业了。虽然坐拥莱山区最核心的位置,但这两座商场的经营状况却不尽如人意。
下午两三点,小编来到了银座商场,作为烟台目前仅存的一家银座,这里的客流量看起来并不能让经营者满意。商场和小吃街都门可罗雀,唯有顶楼的海底捞稍显热闹。
而马路对面的宝龙经营情况似乎更糟糕。在商场里举办演出活动的时候依然没有太多人,只有少量家长和顾客驻足围观。百货和餐饮都没有多少人停留,唯有售货员凑在一起,悄悄聊起了天。
从1楼到4楼一路逛下来,基本上每家都是处于“门可罗雀”的状态,与佳世客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正如网友所说,一旦有新商业开启,宝龙的经营状况的确堪忧。
沿迎春大街向下走,就是莱山振华了。作为烟台本土商业,振华一直扎根各区,深入发展,小编到达时正值午歇时间,超市里有一部分顾客,但整体也算比较冷清了。
不过,今年莱山区将迎来新的振华商业综合体,后续经营状况如何,我们也拭目以待。
莱山人最喜欢去哪个商场?佳世客毫无疑问排在首位。开业十多年来,市民已经养成了消费就到佳世客的习惯。
虽然很多人吐槽超市里的东西贵,质量也不一定比其他商圈好,但周围吃饭的地方很多,停车方便也是它最大的优势。
下午3点的佳世客人流主要集中在超市里,作为莱山超市里“顶流”般的存在,这里向来十分热闹。相比之下百货类业态客源较少,稍显冷清但也依然有人气。
但由于不是吃饭时间,所以超市外的餐饮街区人流量稍小,但小吃甜品店仍然有人排队,可见成熟商圈对人的吸引,并不拘泥于某个时间段,而是全天候的。
今年莱山区仍将有新增商业。在2月24日发布的《莱山区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今年要加快复兴文旅城、君悦大酒店、“耕海一号”二期等现代旅游项目,年内华润万象汇对外营业。
前段时间,网友也在论坛发帖询问,“华润万象汇今年开业,你期待吗?”对此,网友的回答也是褒贬不一,总体来看,失望值大于期望值。
@相见欢
那个三角地,相互联通性差。开业了,就继续瓜分莱山区那少得可怜的相对固定的客群,分不了多少羹的。
@好吃的不是拉面
可能会拦截部分有到佳世客消费习惯的人,不过佳世客主要范围是迎春大街。也可能会拦截部分去保利和新世界消费的人。
@强硬
万象汇就是服务莱山及高新人口的,对永旺和莱山其它商业会造成威胁!本身运营有问题的综合体可能这次就死了,宝龙和银座不一定挺得住。
对于华润万象汇这样一个大体量商业的进驻,很多网友却都持不看好的态度,原因何在?纵观上面提到的莱山区多个综合体,或许这个答案就不难得出。
前有佳世客,后有烟大,这两大人流集中地就已经吸引了大批潜在消费者,万象汇正好夹在这两大商圈中间。彼此间辐射半径高度融合,在客流量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那竞争自然会加剧。
并且综合体的同质化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商场大抵上都是餐饮、服装、百货、娱乐这些,所以一旦商业集中涌入,消费者选择性增加,那商场之间如果没人能更加优秀的话,就只能是残酷竞争。
同时,电商的兴起连社区菜市场都不放过,更何况大型商超——近年来逛商场的人明显减少,实体经济一再遭受冲击,餐饮还能依赖外卖,百货类就只能在线下苦苦挣扎了。
在莱山区,从成名多年的老商场到新型购物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有的地方人潮涌动的热闹,但更多的是商铺前门可罗雀的寂寞。如何在激烈竞争中幸存并发展壮大,这真的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