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堵住孩子情绪宣泄的出口 这就是文章开头我犯的错误,相信也是很多父母们的惯性反应,我们希望那些不好的情绪都远离孩子。但要知道,情绪如果在当下的环境没有释放,在身体里积累一定程度总是需要找途径释放的。这也是为什么如果长期被家长要求“不许哭,不要叫”这样的孩子,通常都会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外放式”的,比如通过肢体暴力来发泄,比如打人咬人等;一种是“内收式”的,孩子的情绪没得到认可,她会觉得是自己的不对,因此变得异常焦虑敏感自卑,。
以前当小D爸爸要离开去上班,小D哭的时候,我会说,“不要难过,周末爸爸就会回来了,Happy!” 小D老师指出,我这么说了,即使小D配合地学会了微笑,但当下她的情绪还在那,并没有得到释放。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带着小D到门口,和爸爸挥手说再见,并告诉小D,“爸爸要去上班了,你很伤心。我们和爸爸说拜拜,然后等爸爸周末再回来。”关上门的那个瞬间,小D还是会哭,但她的情绪得到了认可也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教会孩子一些正确发泄情绪的方式 当孩子学会了认识自己的情绪后,随着他们的语言表达日益成熟,就会更加容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我最近在游乐场就见到一个3岁的女孩,她对妈妈说,I'm sad; I need a hug(我好伤心,我要一个拥抱!)当时,我就特别惊讶,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情绪,还给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我们说的“高情商”的表现。
但如果孩子还无法很好表达或者她的情绪太过激烈,那我们还是需要教会一些正确的发泄方式,避免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破坏物体的情况。
1.画画
这个是小D经常用的方式,当她特别生气时,我会给她一支红色蜡笔和一张白纸,引导她自己有多生气画出来。她每次握着笔边画边乱涂时,我就在旁边平静地说,“真的很生气!太生气了!”然后等她画完,我就会对她说,我们一起把这些“生气”撕掉吧。对于小D这个年纪来说,也许她还不完全懂这个意思,很多时候也许只是“转移注意力”。但当她一旦建立了这样的联系后,这样的方法就会自然成为她今后发泄的途径之一。
2.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向上面提到的,小D反反复复就是无法自己拿起手指食物而非常沮丧。对于这类的情绪问题,最有效方法就是给孩子一些提示,启发她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代替孩子做,孩子之所以会觉得沮丧,就是因为她感到了自己的“无能”,这时如果你代替她做,并不能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对于消除她沮丧的情绪没有帮助。
3.“武力发泄”
遇到极端情况,孩子的情绪实在太激烈而无法平复时,也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安全地带,让孩子用“武力发泄”。小D目前还没使用过,我家邻居4岁男孩有时会用,他妈妈在他屋子里的一角会放几个软垫子供他跺脚乱踩,同时还给他准备了几个“压力球”,可以让他随意踩和捏。中心思想就是,与其让孩子用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者破坏物品的方式来宣泄,不如主动提供一些安全的地方让他发泄。
写到这,我不禁又要感叹,育儿的真谛归根到底就是“陪伴”而不是“控制”,陪伴她去体验去经历,而不是控制她成为我们心里那个“理想的人”,对于情绪是这样,对于育儿的其他方方面面都是如此。我和你们,一起,继续修炼,共勉!
真正做到接纳孩子的一切
就是陪伴他体验生命中的每一种情绪
再教会TA给每一个情绪画上标签
你,我,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