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3628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3-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6-14 12: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相信这样的感受也适用于其他人,为什么?
因为人是按组块的方式来识别视觉信息的。组块越小,认知负载越轻。
这让我想起小学时,我的数学老师说了一句话:你们以后写字时,段与段之间一定要空一行,这会让你们受益一生。现在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了。
所以在跟对方交流时,随时考虑到认知负载问题,你就知道该如何组织信息。这样的隐含需求,对方是不会跟你提出来的。
你会问了,如何区分这到底是个人喜好,还是适用于大部分人的行为规律呢?这就需要用心理学、认知科学、决策科学的知识来做判断标尺。具体方法就是将理论与个人体验进行联系,在知与行进行对比和修正。因为触及到了心理黑箱,这种研究方法比起研究他人更容易获得隐含需求的理解能力。
那如何进行自我训练呢?
就研究自我来说,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元认知。强大的本体感,和时刻保持的情绪心理监控感,是元认知的一种标志。元认知就是要求你能随时随地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快照记录。坚持沉思反省以及肌肉本体训练(无论是思想还是肉体的),都有助于提高对自我的监控。
接下来就到了第二阶段。
段位二:理解他人的需求
理解自我的需求,能极大程度上提升理解他人需求的能力。将理解自我需求获得的感悟,套用到对方身上,再根据具体情形做出一些修正。这里需要的能力,就是共情。
你能通过对方的描述和言行进入到对方的情感世界中吗?我认为这有个前提。如果你没有为交响乐而沉醉过,你如何与一个古典乐爱好者共情?如果你工作清闲没有被时间压得喘不过气,你怎么能理解一个日理万机的人不秒回你的原因?
共情力,就是自我感受与他人的感受相互映照的过程。
举个栗子,你觉得一个你讨厌的人,在公众场合跟你表白是什么感觉?注意,是你讨厌的人,不是喜欢的人。我曾经有过这种感觉:真TMD丢脸!我直观认为这适用大部分人。
看到那些狗血的校园表白新闻,我想问那些男孩子们,你声势隆重地来一场公众表白,有没有想过这是不是让女生很丢脸?为此我特地咨询过一些女生,得到回答是,岂止是丢脸,简直就像咽下一坨热腾腾的屎!
看吧,这可真不是个人偏见。
另外,创业后接触了互联网圈很多厉害的人物,我发现他们非常善于捕捉对方的需求,跟他们沟通也印证了我的判断:高共情力的人,都是极其了解自我的人。
那么理解他人需求后的第三阶段是什么?
段位三:理解群体的需求
理解群体的需求,这是一种高维度的能力。因为群体的需求绝对不是个体需求的简单加总,为什么这么说?
QQ用户只会告诉你,他需要更好地聊天,需要更多的表情,但他不会说,我要一个QQ群。微信用户只会告诉你,他要时刻和朋友保持通畅的沟通,但不会告诉你他需要公众号。
群体的需求是一种涌现现象(Emergence Theory),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种高层次具有的属性、特征、行为和功能还原到低层次就不复存在。
自然界中,涌现现象无处不在。
蜜蜂个体的智力极低,但蜂群会涌现出极高的工程智慧和生存策略。大雁列阵飞行并不是因为他们故意为之,是因为前面大雁拍打翅膀造成的尾波乱流,能让后面的大雁获得更多的升力,于是大雁群体自然涌现出了一字型雁阵。类似的还有鱼群、鸟群、羊群等。
回到现实中,对应的就是人群的需求。品牌的消费者个体只想买到自己需求的商品,消费者群体却会涌现出对价值观、文化、逼格的需求。参与组织协作的个体,只想要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和目标,而整个协作体系却需要共识和方向。
理解群体的需求,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沉淀,涉及学科较多,篇幅有限不再赘言。
最后补充一下。理解自我的需求,理解他人的需求,理解群体的需求,分别对应了职场的三个发展阶段:管理自我,管理他人,管理团队。
在第一阶段,你的工作主要是计划和执行。
在第二阶段,你的工作主要是指导与授权。
在第三阶段,你的工作主要是战略制定和组织管理。
你想走到什么阶段?
本文仅送给那些有事业野心的Boys和Gir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