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搜索
查看: 729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9 17: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亲子圈 于 2015-7-30 14:48 编辑

       当妈妈的你是不是最头疼的是宝贝莫名其妙蛮不讲理的各种哭闹,当宝贝嘴巴一咧大眼泪一掉,我们的心就慌了,甚至莫名的烦躁,往往脱口而出的一句就是:别哭了,别哭了……殊不知,宝贝的哭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你有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想哭一哭来发泄一下呢?想哭就哭出来吧,再也别告诉宝贝,不要哭,别哭,你是男子汉不能哭之类的话啦。



       父母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希望每天看到孩子灿烂的笑脸,享受做父母的幸福快乐。然而,幸福的童年绝不意味着只有笑脸,幸福也不意味着拒绝哭泣。相对于笑,哭可能更接近于我们的本质。

       哭是我们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报到,哭曾是婴幼儿与成人沟通的唯一方式,哭几乎是婴儿的全部语言。哭也是我们表达情绪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孩子的成长,你是怎样面对孩子的哭呢?你允许孩子哭吗?你能够像爱笑颜时的孩子一样爱哭泣的孩子吗?

如果你只爱笑脸的孩子,注定无法让孩子真正地幸福。

母亲剥夺孩子哭泣的权利,是在满足“好妈妈”的体验。

       哭可以缓解情绪压力和紧张,在哭泣悲伤的过程中,幼儿逐渐接受“自己是有限的”现实,哭泣使幼儿在面对自己弱小的基础上,从中恢复过来,逐渐变得真正的强大。

然而,当孩子因为悲伤、沮丧、生气等哭泣时,爱孩子的母亲真的允许孩子哭泣吗?

三四岁的童童(化名)想搭一个像自己一样高的塔,然而,搭着搭着积木总是倒塌。

◇终于童童有些生气地大哭:“我搭不那么高”,妈妈看到童童因为搭不高而哭泣,心疼极了,赶紧过来安抚童童:“宝宝,不哭,这些积木不好,妈妈给你买些可以搭的很高的积木,要不,妈妈帮你搭怎么样?”

◇童童反而更生气了:“不要,我不要”。
◇妈妈:“宝宝不哭了,我们吃点好吃的怎么样?”
◇童童:“不吃,我就要搭很高很高的塔!”
◇妈妈:“看动画片?你不是最爱看动画片吗?”
◇童童听到看动画片,停止了哭泣,露出了笑脸。放松的亲禁不住抱着童童亲了一下。
◇看到孩子的笑脸,妈妈不再纠结难受,舒了一口气,心情也阳光起来。

      此情境中母亲的反应很常见。乍一看,甚至可能会感动于母亲对孩子的爱,因为母亲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把孩子带离痛苦,重获笑颜。

是的,看到孩子明媚阳光的脸庞难道不是母亲最大的欣慰吗?

       然而,细致地体验这个化哭泣为笑颜的过程,其中最多的却是母亲的焦虑,而并非温柔的容纳。真实往往很残酷,觉察和面对并不容易,这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困难所在。

       童童的内心可能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我是全能的,我想做什么都可以做成。我现在却搭不成想要的高塔,这怎么可能,难道魔法失效了,我不是全能的,我生气又难过,哭泣,我不是全能的,不是全能的好可怕......

       妈妈来了,她看起来很紧张焦虑,看来这件事真的可怕,她和我都无法面对,她好像不愿意看见我哭和难过,哭是不好的,这会令她不安和难受,看,她在努力地哄我开心。

       但是,我希望她看到我的悲伤,她不看。什么?看动画片,这个想法不错。我一笑,妈妈不焦虑了,她还抱着我亲了一下,我开心她爱我。我哭泣,她焦虑。

       母亲的内心可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宝宝搭不好生气哭泣,心情不好,我好难受,见不得孩子掉眼泪。孩子好可怜,这么小就要承受这种无助,我真恨不得自己替孩子承受,我是个爱她的好妈妈,我要让她开心幸福阳光,我要把她带离痛苦。

看,她笑了,我心里踏实了,舒服了,禁不住亲一下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从这个很难觉察的心理过程可以看出,母亲自始至终并未看到孩子的内心需要,而主要看到自己的需要,顺着自己焦虑的感觉,通过控制孩子的表现和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调节到一个舒服的状态:我是一个好妈妈,牺牲自己给孩子开心和幸福。

只可惜,这终究是个美丽的幻想。

拒绝面对孩子的沮丧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婴儿期获得的全能感(即感觉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是健康的、适应的,然而,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正常的现实生活一定会提供幼儿逐渐打破全能感的机会。

       就像童童搭不了想要的高塔,这是造物主自然安排的学习体验挫折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逐渐接受自己并非全能的,面对并接纳自己的有限的基础上,逐渐锻炼了强健的内心,抗挫力,或者称为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就是这样锻炼起来的。

有的父母为了锻炼孩子的抗挫力,刻意创造挫折,倒实在是没有必要,因为自然的生活本身提供的已经足够。

      这种强健是建立在真实的、自我是有限的基础上,而不是在能干的父母的帮助下,继续维持全能幻想的自信,虚假的自信就像一颗定时**,在这个谎言再也难以为继时引爆。

      悲伤哭泣是面对挫折的开始,因为接受自己是有限的过程,同时也是哀掉自己失去全能感的过程。哀伤通常比维持表面上的欢笑更能给人们实在的力量感。

而母亲见不得孩子难过,在焦虑的驱使下就会剥夺了孩子从挫折中恢复的宝贵经历和体验。

      一些少有经历过挫折的、学业非常优秀的、尤其是名校的大学生,随着与社会接触面的扩大,遇到再也无法继续维持全能幻想的事件时,如交友、恋爱、工作、融入新的环境等,看起来阳光优秀的一个人,像是忽然陷入精神疾患状态,着实令人费解,实际这个**在早年就埋下了,只不过现在引爆了而已。



沙发
发表于 2015-7-30 08:4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一直这样觉得,孩子心理有委屈有不满,一定要让他适当的发泄,我对象还说我太任性,这个一定要给他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30 14:4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也曾经对顺子说过你是男子汉,坚强点。不过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说法错了,以后他哭的时候,我只要情绪不受影响就会抱着他让他哭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7-30 14:5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宝贝哭的时候抱抱他很有必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5-8-7 16: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宝宝哭的时候,我也是拿好吃的,或者玩具逗他笑,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经常因为某种事情不顺利闹脾气,积木倒了闹,车子推不动 了闹,皮球跑远了也闹,真难啊

点评

宝贝小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是个好办法,随着年龄增长这招就不怎么好用啦。  发表于 2015-8-21 0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受到警告 6
发表于 2015-8-8 08:4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5-8-19 19:2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我家孩子一岁多点,遇到她搞不定的事情,就发脾气,我就凶她,她就指指我,指指自己,然后说“妈妈凶蕊蕊”。看来不能烦她的哭,还得多抱抱她。

点评

是啊,小孩子都很单纯善良哒。  发表于 2015-8-21 08: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8
发表于 2015-9-10 12:1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浙江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0-6 21:1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孩子喝水吧,我不喝,等拿走又要喝,每次哭闹时都是类似这种小事反复个10几20次的,也需要容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