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记得有次带娃去游乐园,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玩滑梯的时候非要让妈妈在滑梯下边接住她。
但她妈妈忙着玩手机,一直不理她,让她自己玩。 看妈妈无动于衷,她只好自己玩,滑了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不玩了。
然后她就开始各种捣乱,不是推倒其他小朋友,就是霸住玩具不让别人玩,甚至从比她小的孩子那里抢玩具。
每次一听到有的家长喊,这是谁家孩子,她的妈妈才从手机中回过神,赶紧过来,跟对方道歉,然后训斥她一顿,威胁她再不好好玩就带她回家,说完后又走到一边去玩手机。
这样的妈妈,我也是服了她。 你带孩子来玩,起码要跟孩子玩一会儿啊,怎么可以把孩子扔进游乐园就不管了呢。 这分明是让孩子自己玩,不要来打扰她玩手机的意思啊。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要多抽时间陪孩子,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但是很多人根本不会跟孩子玩。
我们或者认为孩子的游戏太幼稚,不屑和孩子玩那些他们热衷的游戏,也就没有动力去研究怎么玩更有趣,只好心不在焉的应付着。
又或者我们太懒,懒得花心思陪孩子,于是就给他们看电视或者手机,人虽然在,心却早已飞到九霄云外。
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情绪,也能从我们的心不在焉里感受到我们的忽视与冷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爱的杯子,他们从小就对爱有着天然的需求,如果这个杯子没有被灌满,他们会感受到这种匮乏,就会想办法去寻求。 然而寻求的方法却多种多样。
有的表现的更加乖巧懂事,来让爸爸妈妈注意,有的则是通过调皮捣蛋,故意惹爸爸妈妈生气来实现。 如果我们一直对孩子的需求视而不见,他们的失望就会累积,到最后他们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压抑住对爱的需求,变得冷酷无情,又或者疏远我们,不再对我们抱有希望。 好消息是,如果我们越早发现孩子的问题,就能越早弥补。
4
我家娃最喜欢玩角色扮演。 其中一个游戏是,我扮恐龙,嘴里发出嗷嗷的声音追着他,他假装害怕地满屋跑。
一边跑还一边大声笑,被我抓到后,他就顺势躺倒,我挠他的肚子,他就笑得喘不过气,有时候甚至赖在地板上让我一直挠他。
有一次,他动作幅度太大,后脑勺磕到地板上,我都担心他会哭个不停。谁知他坐起来,满不在乎的跟我说,妈妈再来一次,好像刚才摔的根本不疼。
虽然我认为这游戏很无聊,很幼稚,但看他每次都那么投入,那么兴致高昂,也就不愿让他失望,尽我所能的努力回应他。
我喜欢的作家艾明雅在育儿上也是赞同陪伴不在时间多少,而在质量高低。 她可能一周工作六天,剩下的一天将所有事情都推掉,关掉手机全心全意的和女儿荡秋千玩海洋球。 虽然陪女儿的时间不多,但每个时刻都是高质量的,女儿能够得到妈妈全心全意的爱,她的内心能得到满足。
女儿十分粘她,只要她回家,女儿就不再找别人,只要她。 陪孩子,不只是停留在陪孩子玩玩具,看书,讲故事这些,只要我们真的愿意走进孩子的世界,愿意开动脑筋,可以玩的东西真是无穷无尽,玩的花样也会多出许多。
要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满腔的热情与专心致志的爱,这样他们才能被爱沐浴着,健康的成长。
不要再抱怨和孩子玩多么无聊多么心烦,也不要再假装陪孩子了,如果你不能全心投入,那么就不必再浪费时间,倒不如把时间和心思花在如何高质量的陪伴上。
因为高质量的陪伴永远是稀缺品,远比长期低质量的陪伴有价值的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