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这段时间,看到网上的新闻报道个别救助站虐待打人事件,感觉很是心寒,救助站本是一个救助人的地方,比如说走失儿童、老人送到这里,救助站应该提供基本的资助,然后和警察联合,帮忙找到并联系家属的。但是现在我看到这么多的负面新闻,尤其是4月28日看到的“9岁男童在救助站变成干尸”这篇新闻,我震惊了。。救助站到底怎么了?
今天上午看到新浪网新闻专栏王学进的《九岁男童怎么变成干尸的》,我引用王学进的话不禁想问,“救助站为什么在男童死亡那么久及至成为“干尸”后才登报发出寻尸启事?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发出一连串的追问:死于何时何地?怎么死的?尸身上的伤痕怎么来的?死前有否送医诊疗?死后存放在哪里?为何不第一时间发布寻尸消息?所有这一切,是否都与救助站有关系?暴露出救助站怎样的管理漏洞?亟待官方给出结论。蹊跷的是,差不多在同个时间段,也即在去年12月间,信阳市救助站曾因17岁湖南男孩何正果被救助站送精神病医院后猝死轰动一时,为此,河南省民政厅专门派出调查组赶赴信阳调查此事,并督促当地有关部门尽快拿出处理意见。12月18日,信阳市民政局作出处理决定:对信阳市救助站站长李明给予停职处理,停职期间配合调查,同时对救助站其他4名相关责任人,待有关部门查清事实后,将依纪依法从严处理。
处理理由是什么?信阳市民政局局长邹洪称,信阳市救助站在救助何正果期间,暴露出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未严格执行《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由此可见,信阳市救助站的确存在问题,需要“救助”。
而男童之死一案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许远比局长提到的问题来得严重。如果男童确实是在救助站被活活饿死或者被打死,则不仅违反《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救助站工作人员不准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或者唆使他人打骂、体罚、虐待受助人员,而且还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必须对责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救助站非同于一般的政府机构,它肩负着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人道关怀之责,工作的好坏关乎世道良心,维系着全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因此人们对救助站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寄予着更大的人文希望,希望他们能像白衣天使那样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送去温暖和关怀。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些年,媒体屡屡曝光流浪乞讨人员拒绝去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消息,这不能不让人想起各地救助站存在很多问题,将其与收容遣送站等量齐观。
信阳市救助站在同一时间段曝出两桩特大负面新闻,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救助管理制度还不完善,需要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对救助站的督查指导,严肃查处各类虐待受助人的违纪违法事件,严惩肇事者。
信阳当局将会怎样调查处理9岁男童成“干尸”事件?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希望有关部门应该出一套救助站管理和监督规定,好好管理一下这些个别救助站了,让我们的救助站能像白衣天使那样为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弱者送去温暖和关怀,肩负起对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人道关怀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