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月落天涯海角 于 2018-9-25 12:46 编辑
作者:豆妈
行走的过程里,每一道风景都是孩子的新大陆。 01 上周我加班太频繁,早出晚归,和豆妹的交流时间直线下滑,小姑娘表现得极其委屈不开心。
于是乎,决定这周末约上她最喜欢的晓晓阿姨,以及阿姨家的双胞胎姐姐,出去溜达两天。
结果,我刚把“两天一夜”的旅行邀请发给她,就收获了三个被拒绝的理由: “咋,是手机不好玩?还是Wi-Fi拴不住你?” “谢邀。带孩子出门比加班还累,我选择沙发和电视剧。” “姐们儿,休息日带娃在家里一起看动画片不好吗?出去遭啥罪?” 嗯,还没踏出家门,行程就已经结束了。
有人说,生活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有人说,生活除了狗血,还有吃和上网,做人难,放下手机更难。
想想也是,现在的家庭“手机带娃”成了常态:大人被手机绑架,孩子被懒惰的父母绑架,触网年龄越来越小,不知不觉中成了重度手机病患者。
记得一组数据,在对1000名0-5岁幼儿父母进行调查后,发现其小孩的智能手机的使用率高达80.4%,3岁就开始玩手机的孩子达到32.5%。
宅在电子产品的世界里,孩子们失去了行走的机会,也失去了见世面的可能。 哈佛校长曾说,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了他的优秀程度。想要孩子痊愈,那么,是时候带他们走出手机世界了。
02 上个月趁着暑假,我专门带豆妹回了趟老家小镇,体验两个星期的农家生活。
早知旅途艰难,于是出发之前我就和豆妹约法三章,不抱怨不耍赖不哭闹,等她同意后,行程开始。
小镇四面环山,镇上没有肯德基,没有奶茶,没有乐高,也没有她爱逛的文具店,最重要的是,没有Wi-Fi,这就意味着,手机的娱乐作用彻底消失了。
初入小镇已是夜里,漫天的蛙声虫鸣和田野里星星点点的萤火微光,成了迎接豆妹的大场面,璀璨的星空和远处浓墨重彩的山影,惊地她瞪大了眼睛。
毕竟,这些她只在电视里见过。 两周的时间,豆妹的人生列表里添加了很多第一次。 第一次跟着农家奶奶在苞谷地里除草,掰苞谷; 第一次听虫鸣蝉歌,在逶迤连绵的群山里看璀璨星河; 第一次听着水牛车摇晃的铃铛声起床,把蒸土豆当作早餐; 第一次给鸡喂米,去鸡笼里掏刚下的还热乎的鸡蛋......
也遇过暴雨天气,豆大的雨点“唰”地倾盆而下,雨水顺着屋檐汇成小水柱倾泻而下,院子里的芭蕉叶子在风雨声里劈里啪啦地作响。
豆妹从没见过这样的景象,兴奋地伸出手去接滑落屋檐的雨水。 雨小了一点后,就迫不及待地穿上雨衣雨靴,跳到小水坑里,又踩又叫,吭哧吭哧地喊“我是小猪佩奇”。
从老家回来后,以前总嚷嚷着要ipad看动画片的豆妹,现在兴致索然,倒是在我休息的时候时不时跟我撒娇:“妈妈,什么时候我们再出去玩呢?”
让电子产品从孩子的世界消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带孩子出去走走,也不需要费多少力气。
我们总在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多见世面,可就像韩寒说的:“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人只有在行走的过程中,世界才不会止步。 你尽管为孩子创造新鲜的环境,剩下的,就全部交由他们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带孩子多出去走走,走出城市里被网络覆盖的快节奏状态,走进另一种真实鲜活的人生百态,看看和平日里不一样的世界,哪怕是沿着家乡的小道给孩子讲讲以前的故事。
走在路上,孩子才会知道他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清楚将来要到哪儿去。
03 有句话说的好,丈量人生用心,丈量世界用脚。对孩子来说,每一次新奇的体验,都不亚于一场完美的旅行。
作家@玉小姐就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她第一次带着女儿思思去外地工作时,简直像随身带了本十万个为什么。 比如: 妈妈,为什么飞机的翅膀不动就可以飞啊? 妈妈,为什么乌云在我们头上,白云在我们脚下? 妈妈,为什么火车开过去的地方会有石头呢? 妈妈,为什么我们住的地方没有厨房和客厅呢? 妈妈,为什么这里的太阳要很晚才回家? ......
当她磕磕巴巴地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思思解释完以后,仿佛自己和孩子同时上了一个系列的自然课。
但,更艰难的是关于人的。 比如: 妈妈,为什么叔叔回扎辫子啊?(她以为只有女生才可以蓄长发扎辫子) 妈妈,为什么那个阿姨在抽烟啊?(她以为只有男性才可以抽烟) 妈妈,为什么老奶奶不自己开车呢?(她以为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车) 妈妈,为什么这个叔叔要开那个叔叔的车呀?(她以为自己的车只能自己开) ......
于是,又磕磕巴巴地重新组织语言,告诉女儿这个世界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