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36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我不想工作所以去考研错了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4: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听而不闻 于 2017-1-12 14:18 编辑

关于考研,小编想说,很多人都能讲出选择考研之路的不容易。现在考研结束了,小编觉得是时候奉上一碗毒鸡汤了:考研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如果是因为怕工作,那就很不可取喽~


文/张又德

考研与高考的关注度,可谓冰火两重天。每年6月的高考季,热度可与酷夏争高下,但每年冬天的考研季则备受媒体冷落。2017年度考研的笔试已于2016年12月底结束。关于考研,大家可能听过几个零散消息,如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入学考题出错,好在算所有考生都做对了;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发错试卷要补考,此外大概就没其他了。


但关注度低并不意味着考研上研不重要。选择决定命运。人一辈子面临的重大选择节点,往往一只手数得过来,很少超过两只手:出生在什么地方,去哪座城市上什么学校,去哪个单位上班,跟谁结婚……考研即使没有高考重要,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大学生涯过半之时,你将不得不考虑并决断:毕业后是工作、上研,还是出国深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或有不同的选择。不过,从宏观上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宝押在了考研上。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01万人,较2016年增加24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免试保研的。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有一部分学子发现,选择继续深造是最符合自我利益的,这或者是凭直觉轻松选择的结果,或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无可厚非。


其一,总有一些学子对学术科研有异乎寻常的兴趣与天赋,立志以学术为业,不进一步深**而可惜了。但是,似乎没有道理认为,考研人数连年增加是因为这类学子在连年增加。


其二,选择继续深造可以看成购买了一个看涨期权。支付的期权费是两三年研究生学习的学费及放弃的工作收入。如果(预期)研究生毕业后高过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要超过这个期权费,选择继续深造就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有学子选择继续深造是出于“洗学历”的需求。本科学校不好,通过考研后出国深造获得一个更好的学校背景,然后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就大大提升了。这是非常合算的投资,早已成行成市了。颇有一些学校是著名的考研专业户,给一流名校输送了大量研究生生源。高考发挥不佳,考研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一次补考的机会。


其次,也有一部分学子选择考研,并非出于对学术的兴趣,也并非相信读研之后自己的收入增加会高过成本,只是对工作与走上社会本身充满恐惧感,只是想把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推迟到两三年之后。这是“拖延症”在人生重大选择上的体现。这就有问题了。


从收益角度看,并非所有的研都值得读。有些研有读的价值,或者能给你带来专业知识技能的显著提升,或者能让你在就业市场赢得更大更显著的优势。有些研很可能没有读的价值,只不过让你又混过两三年,到就业市场,你未必比本科生有竞争力。甚或,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心水本科生,因为大家都是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的,本科生的脑子往往还没有那么固化,心态上也能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可塑性与适应性可能会更强一些。


从成本角度看,读研的隐性成本被远远低估了。除了学费及放弃的工作收入之外,读研还有其他被忽视的成本。大学是另外一个天地,有所谓“象牙塔”之说,这其实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美称。在学校待久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清高,渐渐失去现实感。读研后,许多学子会觉得自己懂了好多,是知识分子了,众人皆醉我独醒,该为生民立命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4:1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抱着这种心态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就会与现实世界发生激烈的碰撞。大部分人能慢慢调适过来,理解并适应这个社会真实的运行规则;小部分人会觉得自己没有错,这个世界错了,于是自感怀才不遇。可见,走上工作岗位、走上社会,才是一个人真正的成人礼。


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了。如果你不能通过努力使自己、使自己的家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却认为自己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真理,心系世界和平,要拯救人类,这是一种很严重的认知失调,得治。至于觉得个人混出头无望,于是寄望于社会重新洗牌,把自己翻到上面,赢得金钱、美女与权力,就是更LOW的想法了。

对这部分学子,只有一个忠告:在人生重大选择上,必须以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努力克服“拖延症”。社会是一所更大的大学,如果你抱着学习的心态,你的能力提升是日日新、又日新的;你从学校里学得的理论知识,经由现实的检验,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最终剩下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将来如果在工作岗位上,你痛感知识存量不足,那再回炉学习也不迟。你可以学习网络公开课,也可以重返校园。这种带有现实感、有目的性的学习,效率与效果会好得惊人。


一味沉浸在理论知识上,总是以理论来衡量现实,容易生发出各种怨气与酸腐气;但如果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双手与头脑做出一点有价值的东西来,由此带来的愉悦感与成就感,健康清朗,会整个儿提升人的身心与境界。读不读研,请把这个维度考虑进去。(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