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能力
一篇2007年发表在学术期刊《儿科学》上的文章论述了玩对于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文章说,“玩是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玩能帮助孩子适应学校的环境,甚至加强孩子的学习意愿,提升他们的学习行为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芬兰的教育体制在国际评估中持续地取得高分,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而这种体制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因为芬兰人相信,玩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有价值的教育媒介。孩子直到7岁才开始正式上学,在这之前,他们接受的是学前教育,重点就是玩。学校的课程也是每节课45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的模式。之所以这么设置时间,是因为研究者认为,这15分钟的休息时间能让孩子在上课时集中精力。而在课堂之外,玩也是另一种教育形式。
Deborah McCoy的一生都从事儿童教育事业,她也是位于纽约罗彻斯特的斯特朗国家玩具博物馆的教育助理副总裁。她相信,孩子会引导自己学习。斯特朗国家玩具博物馆是一座富有历史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一所致力于让孩子在玩乐中成长的机构,它在创立项目时也使用了Reggio Emilia的理论。
“我们发现,那些需要想象力的游戏,对于建立孩子的表征能力尤为重要”,McCoy说,“表征能力是形容孩子用一样事物来代表另一样事物的能力(例如Zoey用积木搭建除了一个烤箱),而这正是读写能力的基础。对孩子来说,让他们在故事中思考,并把故事表演出来,这个过程很重要。通过玩耍的过程自然地做到这一点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其实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责任是为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
博物馆里的项目包括完成美术和手工作品、科学实验、感官游戏(其中一个游戏叫作建造、驾驶、穿越,场地里甚至有一个大型的采石场,能让孩子在里边晃荡)、装扮游戏以及其他让孩子发挥想象力的游戏。
斯特朗博物馆里还有一个非全日制的学前班,叫作Woodbury学校。在那里,孩子们可以在展馆里参加有趣的活动,老师们会组织富有故事性的工作坊。导师们会把玩作为第一步,来教孩子如何创作故事情节——他们会给孩子一些公仔作为启发,让孩子们讲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老师们会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习。
“孩子们可以再读一遍自己编出来的故事,他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念给他们的朋友听,”McCoy说,“这就转化为了他们的读写能力。”
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常规性地融入玩乐的元素,能带来很多好处。就像Chorney说的那样,“玩是对现实生活的演练。”你不必为此花上很长时间,通常只要站在后面让你的孩子主导就好。听起来很简单不是吗?
花上十分钟试一试
1.未经安排的自由玩耍
把家里的空麦片盒子和空纸巾盒通通找来,再加上厕纸和空心纸筒,或者找一个装过电器的大箱子。把盒子、颜料、马克笔、剪刀(大一点的孩子才能使用剪刀)、胶水、胶带,以及几罐纽扣和小珠子给孩子们,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他们不知道从何下手,你可以定一个宽泛的主题,例如“太空”或者“丛林”。
“对孩子来说,让他们在故事中思考,并把故事表演出来,这个过程很重要。通过玩耍的过程自然地做到这一点是最好的方法。”
2.团队游戏
让孩子们坐成一个圆圈,然后告诉他们现在要发明一个新游戏,工具是几个球、一根跳绳还有一个呼啦圈(你也可以使用其他你能找到的运动类玩具)。每个孩子都可以制定一条或两条规则。当孩子们发表意见的时候,你可以把规则记下来,然后让他们试试看。通过尝试来决定,哪条规则行得通,哪条规则行不通。
3.美术课
让每个孩子都坐在一个镜子前面,然后给他们一副磁性写字板和白板笔。让孩子们根据自的脸型、特征和头发来画自画像。你还可以让他们在自画像上加一个元素,来表达他们长大以后想做的事情。例如厨师帽和听诊器。
4.角色扮演和过家家
找一个旧的洗衣篮,在里面装上各种旧衣服和配饰。让孩子们扮演他们在候诊室(或者餐厅、办公室、教室等等)看到的不同角色。你可以用照片或视频记录下孩子想要扮演的角色。下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如果孩子们想不出点子,你可以用这些照片或视频启发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