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0年毕业,我去一家公司做文员。当时正好公司来了个大四的实习生小孙,做前台。
她是211本科会计专业,一直想做会计,但是找工作并不顺利。
会计的入门岗位是出纳。
小公司她不想去,想去的公司,招出纳不是要担保人都是要抵押。
在这陌生的城市,哪有她的担保人!
思来想去,她便想出了“曲线就业”的方法。先从一个公司文员开始做起,等领导信任她了,她就申请转岗转会计。
于是她找工作,没有任何工资待遇要求,只要一个承诺,能转岗做会计!我们公司答应了,她就来了。
我在那家公司呆了半年,就跳槽了,之后三年,我又换了三份工作才安分下来。而她一直在做前台。她与其他前台不同的是,她在努力的考会计证,从初级到中级。
2013年下半年,她给我发消息说,公司有个新楼盘要开盘了,需要出纳到楼盘上收钱,她申请调过去,公司同意了。
2014年下半年,她说请我吃饭,因为她跳槽成功,跳槽到交通枢纽局的子公司做会计。工资从三千五翻到五千,如果有车,每个月还有一千八的油费补贴。于是,她马不停蹄的买了辆代步车。
吃饭的时候,我问她,公司这么好,面试这个岗位的人应该很多吧。她说,是的,最后一面中,三个候选人,她的经验是最少的。
我说,你有问过面试官,为什么选了经验最少的你吗?
她回去后去问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告诉她:因为你为了做会计,能在一个前台的岗位呆三年,那么我给你会计岗位,并把你带出来,我相信我至少可以轻松十年!
因为职业目标清晰~
毕业四年,从前台到国企会计。
4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这80%的普通人,在毕业四年里,天差地别?
是能力吗?不不,如果是能力,小任早就考了编制,转了正。
是证书吗?不不,证书只是敲门砖,不是护身符。
是出身吗?不不,我这三个朋友,都是普通家庭出身。
那到底是什么呢?
(duang~)
>>>> 一、努力!
中国13亿人,最不缺的便是人!想要过的好,想要脱颖而出,努力是最起码的基础。小曹默默的跑健身馆上课,小孙默默的考会计证,没有这些前提,就没有后来开馆、跳槽的资格!
>>>> 二、努力的方向:职业规划!
小曹在大学就知道自己喜欢瑜伽,并为此专门花钱去北京考证,大学毕业,也是从事瑜伽老师的工作。无论去隔壁小城市,还是留在我们城市,她都会开瑜伽馆,时间早晚而已。
小孙职业目标清晰,从读大学以前就想做会计,大学读的会计,找工作首选找会计,曲线就业仍然为了会计!她最终会成为出色的会计师,这是她早就规划好了的!
小曹和小孙,早早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而大学出色,大学毕业时人人羡慕的小任,为什么,年近30岁的时候,还要出来做销售?
因为他从来没有结合自身情况,家庭情况做过职业规划。
他没有考虑过喜欢还是不喜欢,他没有想过这份工作是不是他想要的,他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份工作能不能让他承受不同年纪的经济压力。
其实,即使他考上了编制,按我们城市教师的工资水平,30岁,他仍然买不起房。
毕业后,不要随便找一份工作,不要听学校忽悠什么“先就业后择业”,学校都是有就业率指标的!
你就业的岗位、行业,那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圈子,他会影响你对工作、对职场、对职业发展的认知。
就像小任,一开始做体育老师,在学校那样单纯的环境,除了考编,就没有其他的发展。
我们的职业规划,应该要知道自己喜欢/擅长做什么,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并且能以此为生!
你喜欢画画,可是家里很穷,毕业能去做专职画家吗?
除非大学时代,你已成名,你已经能靠卖画养活自己,否则,建议你去做画画相关工作,例如室内设计师。平时坚持画画投稿,还可以画插画、去画室代课,既赚外块又赚名声。等到小有名气,再走专职之路。
大学毕业就22、23岁了,再迷茫四年,在26、27岁的时候,看到别人家的谁谁谁结婚生孩子,别人家的谁谁谁买车又买房,别人家的谁谁谁升职又加薪。才忽然觉醒,忽然要从头开始。年近30,重新到人才市场找一份最底层的工作。这难道就是你想要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