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41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为了国家崛起你应该生几个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15:4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不知者不悲 于 2016-6-8 15:41 编辑

  自从国家宣布放开二胎政策后,要不要生二胎成了朋友圈里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有人对此交口称赞,有人冷眼旁观,也有人冷言冷语,壹读君(微信:yiduiread)其实不怎么赞成单身青年男女生二胎的,咳咳。

  今天有一位朋友,更加在意政府为何总是对我们自己的婚姻和生育指手画脚?

  古代政府为何要管生孩子的事?
  在先秦,户籍制度不是那么严格且和平的年代,对于结婚年龄官方只是出台一个指导意见,主要是基于优生优育的考虑。两个人都发育好了才容易顺利生出健康的孩子,而且,如果做父母的人自己都还是孩子,也很难成为合格的父母。


  《春秋·榖梁传》就记载:“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这里只是规定了结婚年龄的下限:男子20岁弱冠,女性15岁及笄,就可以算大人了,可以嫁娶结婚。但是男人到三十岁再娶妻;女人二十岁再嫁出去,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可是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汉代承袭秦代的“编户齐民”,完善了户口登记制度。皇帝发现,“人口=税收”啊!于是开始对嫁得晚的女孩家庭征收单身税:女孩到年龄不嫁,家里的税负按正常的五倍算:“以十五为始嫁之年,失时不嫁,则以五算罚之。”


  汉末大战频繁,到了晋代,皇帝们面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规定:女孩子到十七岁还没出嫁的话,就让地方官随便分配给单身汉。《晋书·武帝纪》说:“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长吏配之。”感觉这种待遇也就比牲口稍微好一些。


△ 淝水之战,双方“号称”的兵力加一起有一百多万,可见人力资源的重要

  到了南北朝,皇帝们不仅需要劳动力,更需要扩充兵员。于是疯狂地要求百姓加快繁殖速度。以前的朝代女孩子们是15岁开始陆续嫁人,南北朝是15岁以前必须嫁出去,否则家人要坐牢。——“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宋书·周朗传》)

  而北齐皇帝高纬下令:百姓子女二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仍未婚配的,全部由官府分配结婚对象,家长如隐匿,则处以极刑!同样,唐朝安史之乱以后,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就要结婚。

  但是,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里,当人口数量已经接近或超出土地能够供养的极限,更多的人口并不能给统治者带来更多收益,反而会有很多麻烦。所以人口规模自北宋第一次突破一亿后,后来的统治者就没太纠结老百姓什么时候结婚的事了。

  与此类似的是中世纪的欧洲,在很长时间里都是人多地少,于是官方提倡禁欲和独身。后来又把没法继承爵位的私生子、破落的骑士、无地的农民全都打发到东方去打仗,抢钱、抢地、抢商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口过剩和资源不足的问题。

  十五世纪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又可以把多余的人口派出去殖民&抢劫,所以就更懒得管大家多生少生、早生迟生的问题了。

  近代以来为何也要管生孩子的事?
  马寅初将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引入中国的时候,正赶上冷战,国家四面树敌正需要人多壮胆的时候,结果他被整得要死。后来多出来的那些人口怎么办?城里的年轻人被赶到附近的农村干农活,惶惶然度过青春,虽然吃不饱,但也还饿不死。至于真正生活在闭塞且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可就没这么走运了。

  工业革命以后,新兴的第二产业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而农村的剩余人口正好可以变成产业工人。政府从工业中获得诸多好处,自然要保障廉价劳动力的供应。穷人虽然招人嫌弃,却是国家财富的来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