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听而不闻 于 2017-9-11 12:48 编辑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文/优妈
在儿童成长教育这个问题上,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比如,你从小要求孩子遵守“饭桌礼仪”、吃有吃相,时间长了,吃饭时礼貌、优雅就成了孩子的习惯;而这样的饮食习惯,能帮孩子建立起乐观、大度、包容的性格特征;这种性格,很受欢迎,能帮孩子在学业、事业、爱情上取得很多优势,一辈子的路,或许能比其他孩子更顺畅一点。
家庭教育专家小古老师,在“家长必读讲堂”讲座时也强调:童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一生的起步阶段,习惯和性格都还不成熟、未定型。想要教给孩子好的行为与习惯,一开始培养的过程肯定充满烦躁,但是孩子越长大你就越轻松。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从而忽略了对行为习惯的培养,那等你发现不对劲想纠正的时候,很可惜,孩子已经长大了,习惯、性格几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变了。
下面这4个坏毛病,就是越长大越难改的,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注意纠正:
01 未经允许,乱翻别人东西
被亲戚家小孩子乱翻抽屉、床头柜,这种既尴尬又气愤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经历过。虽然很想上去抽两巴掌,但是碍于情面,还要违心地笑笑:“没事嘛,小孩子都这样!”
其实,小孩子的很多行为表现就跟小猫小狗一样,特别好奇,特别喜欢探索那些隐秘的犄角旮旯,比如翻翻柜子、钻钻床底。
但是,孩子毕竟是人,而不是猫狗畜生。3岁前在别人家乱翻、乱动尚可理解,可是3岁后还这样,那只能说明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乏“界限感”,不知道区分“我的”、“你的”。
一个没有界限感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很容易跟其他小朋友打架,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最好、所有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
这样的孩子即便上了大学,跟舍友的关系也会很糟糕,因为他可能乱动别人东西、半夜听歌不带耳机、自己脏袜子随地扔……
所以,一定要从小让孩子知道一条做人的基本素养:别人想动你的东西时,你如果不同意,可以说“不”;但是,你动别人东西时,一定要询问一下别人同不同意。
02 宅在家里
大多数孩子在放学后、周末里,都不太愿意待在家里,更喜欢跟同伴跑出去“疯”。但是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性格、脾气等原因,不太爱出门,总是闷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看小说。
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总是“宅”在家里,首先带来的问题就是活动量不足,肌肉、骨骼得不到良好锻炼的话,免疫力肯定也跟不上,爱生病。
其次,总“宅”在家里的孩子,也容易养成吃零食的习惯,再加上活动量就不足,就特别容易发胖。
同时,太“宅”、太封闭的孩子,跟外界交流不足,精神状态也会不好,整天一副懒懒散散、萎靡不振的样子。
所以,父母们不要再认为孩子不爱出门就是“老实”“省心”了,放学后、周末里多带孩子出去逛逛,多鼓励孩子跟其他孩子玩耍,不论对身体还是精神状态都是很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