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6310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0-1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6-1-29 15: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三年过去,高校就业质量年报离真正合规还有“四大硬伤”
记者了解到,2015年是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编制及发布毕业生就业年报的第三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也已连续三年对部属高校就业质量年报进行合规性评判。
三年下来,“高校就业质量年报”有所改进。《评价报告》显示,2013年,部属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布情况整体不达标,但自2014年起,各高校开始重视就业年报的编制及发布,在基本内容覆盖率、就业相关分析、数据使用规范性等多个方面开始改进。
然而,《评价报告》也提到,“高校就业质量年报”离真正合规仍有距离。比如——
“数据统计口径不一、可比性差”。《评价报告》称,就公众最关心的就业率而言,各校统计时间节点不统一,从6月份到12月份中各均有。其次,就 业率的统计口径计算方式不统一。多数高校采用教育部规定的算法,将签约、升学、出国、灵活就业、暂缓就业都算进就业率。但也有例外,如中央美院使用“非失 业率”这一概念。按照如此大口径统计就业率,各校就业率均接近100%上,呈现出形势一片大好。但《评价报告》提到,公众更期望看到纯粹的就业率,即签约 率。也希望高校报告升学、出国、灵活就业、暂缓就业的各类毕业生比例。
这一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梳理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时也发现这一问题,专业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创始人王伯庆告诉记者,如果各高校之间的就业指标时间点不统一,很难进行比较,那么这些报告的价值也就降低。
再者是“缺少对就业质量、就业趋势的分析,对教育教学的反馈”。对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改进,通过就业情况反思教 育教学、专业设置、招生等各个环节,并作出有理有据的调整。《评价报告》称,有的学校完全没有就业趋势研判,或笼统地介绍行业发展特点,国家当前就业形 势,缺乏基于自身就业数据对本学校就业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在对教育教学的反馈这一部分,很多学校只是一笔带过,既没有数据支撑,也缺乏具体阐述,叙述过于 模板化,如“对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做适当调整”。
第三是缺乏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报告》称,就业质量报告虽为高校自评,但也不能局限于自说自话。高校应该秉承严谨的态度,使用科学、系统的 指标反映真实、全面的就业情况。教育部已要求各校尽快制定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但目前,在年报中明确提出就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直属高校寥寥无几。
最后是缺乏信息监督机制。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经教育部汇总集中发布后,引起了媒体及公众对“毕业生去哪儿了”的热切关注。各类解读纷纷出炉,如对 比某地区、某类院校、某专业毕业生去向、薪酬水平。然而,《评价报告》称,各校报告的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可比性却无人把关,教育部曾在相关通知中提到 会对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情况进行检查,但却从未公开发布过检查结果。
2015年,教育部在通知中继续提出“将在2016年1月底前对各地和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情况进行检查”。(中青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