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十七岁那年的选择,要拿一辈子负责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5 15: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文:沐沐
商务英语课堂上,一个男生做演讲,着正装系领带,一口流利的英语,自信地讲着全球化背景下外国科技公司对于本土企业的影响。

课堂结束之后,老师叫大家一起吃饭。聊起来才知道,这个学生本科学的是机械专业,研究生的专业也是机械相关的课题。但他一直明确知道自己不适合做技术,所以在金融和电子商务方面都有积累和尝试,打算毕业之后选择其中的一个方向发展。

老师问:“到研究生毕业,你学了七年的机械,做一份完全不相关的工作是不是可惜了?”

这位同学摇头说:“不可惜。长远来看,毕业之后差不多要工作四十年,如果舍不得这七年,牺牲了以后的四十年,才是浪费。”

“那当时的专业是你自己选的吗?”

“是的,我小时候玩具都被拆得乱七八糟,然后再自己组装。一直到填高考志愿的时候,都立志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

“但是人是会变的,当时根本不知道机械工程师是做什么的。上大学之后看了很多书,也接触到不同的职业信息,才知道自己感兴趣并且擅长的是什么。”

“一毕业就进入一个领域比工作之后再转型,容易很多。”

这是一个有想法的学生。

大部分人狠不下心丢掉几年的专业储备,在另外一个领域重新开始。于是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继而是以后的三十年,都被十七岁时得那个选择束缚着。

丢掉七年,抓住四十年,不吃亏。

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概念叫作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

不管在自己的专业学了多长时间,都是已经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若发现不合适,还要继续待在既定的圈圈里,就是在不断地增加沉没成本。

通常来说,这个成本越大,越难逃离。

因为各种原因,高考之后,志愿表上的那一个对勾,掩盖过很多学生曾经心心念念的梦想。

同样学着数理化或者史地生的一群少年由此分道扬镳,在各自的路上,走向了不同的终点。

画下对勾的时候,也许我们还不知道,这是我们给自己的人生划定的第一个圈圈。如果没能鼓足勇气走出去,有很大概率一辈子在这个圈圈里。

四年之后,二十出头,一部分走出校园,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工作。另一部分,稀里糊涂地继续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学习。毕业之后更难舍得原来的专业积累。“专业对口”显得更重要。

转专业、跨专业或者到新的领域工作,是一件有风险又需要底气的事。毕竟,从走进大学校园开始,方向已经确定。大部分人一直走在一条几乎没有分岔口的路上,把大学四年过成了一纸对勾。

于是用一辈子为十七岁那个选择负责,即使知道不是自己想要走的路,即使明白自己不适合,即使每天喊着不喜欢。

十七岁那年,我们选择专业时,年纪尚轻,认知尚浅,随着以后对于自我认知的深入,以及对各领域信息的全面了解,想做的事情,想要去的地方,会发生改变。

梦想没有三六九等之分,工作没有尊卑之别,适合自己的,才能称得上最好。如果眼前的工作或者生活不是想要的,想办法及时止损,越早越好。

高中的一个同桌,学了四年的机械自动化,考上了建筑学的研究生,现在是一名建筑师;大学同学放弃八年的建筑专业学习转向金融;一个闺蜜本科学的机械工程,研究生到信息自动化,博士转到航空领域,走了一条“曲线”,只要能抵达,就不枉一路辛苦。

换专业或跨界发展,虽然不是拍脑子想想就可以跨过去的,若早早准备做好储备还是能顺利实现的。

如果发现是在一条不想走下去的路上苦苦挣扎,那就早早改变方向,让今后的每一步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添砖加瓦。

十七岁那一年的选择,并不需要用一辈子来负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