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觉主不困 于 2016-11-24 13:24 编辑
最近几天,美国人民可谓是伤心透顶了,因为在被总统大选折磨得心力交瘁的时候,他们又迎来了一个悲伤的消息—— 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斯索尼娅国家动物园宣布,他们的镇园之宝熊猫 “宝宝” 将于2017年初被送回中国。
面对这个消息,连一向严肃的华盛顿邮报都持不住了,第一时间以 “我们和华盛顿大熊猫宝宝的爱情故事要结束了”为题,写了一篇玛丽苏长文来回顾他们和 宝宝之间的点点滴滴。
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NPR)的悲伤更是情溢于言表,他们不仅做了情深意切的报道,而且还把这篇报道放在了 “必读”栏目里,就差派编辑上街念给每个人听了。
相比媒体,美国的吃瓜群众们更是声泪俱下,FaceBook和Twitter上关于熊猫回家的新闻评论已经炸了。 总结起来基本就是一句话: 难掩丧子之痛。
@christine Smead: I am crying. I feel like I am losing a child. I wish I had gone to school to be able to work with these animals. It is on my bucket list. 我哭了,感觉就像失去了自己的宝宝。我希望可以去学相关知识来照顾这些动物,这个计划已经列在我的愿望清单上了。
可以说全美国人都在一瞬间都变成了《功夫熊猫》里的鸭爸爸。
但再悲伤也是无济于事,因为所有在外国的大熊猫,都是向中国“借”的,“借”的时候要签订合约,到时间要归还,租借期内生了熊猫宝宝,也要还给中国,美国也不例外。
其实这已经不是美国人民第一次和大熊猫告别了,2010年,大熊猫泰山的离开就曾让美国群众伤心欲绝。
2005年,美国华盛顿动物园首次放出泰山即将亮相的预告时,1.3万张门票在2小时内便被秒抢一空,连动物园的订票网站都崩溃了。
因为太受欢迎,在2007年租约到期后,美方曾连续两次强烈要求续约。但最终在2010年泰山还是离开了美国,当天,无数美国人冒着鹅毛大雪来和泰山告别,很多人都留下了不舍的泪水。
不仅在美国,大熊猫在世界各国都可谓是最受欢迎的客人,即便是战争年代人们对大熊猫的热情也没有丝毫减退过。
1941年,因为纳粹德国的轰炸, 英国伦敦有超过4.3万名市民死亡,10万幢房屋被摧毁。而住在伦敦动物园里的大熊猫 “明”,却任凭**像冰雹似的落在动物园周围,丝毫不为所动, 气定神闲的吃喝玩乐。
这种顶着**卖萌的勇气,让“明”成为了一个治愈系小天使,给在活在人间炼狱中的伦敦人民带了难得的欢乐,就连当时还是个小公主的伊丽莎白女王都成了明的小迷妹。
而印有“明”的明信片,成了英国当时最抢手的明信片,销量秒杀各路好莱坞明星,给个正面萌照你们感受下。
再比如2013年被送到 加拿大 的 大毛和二顺,到机场有前总理大人亲自迎接——
两只小家伙刚刚长大一点,当地动物园就开始在网上广泛征集创意,给它们起名字。 最后,人们决定给这两只熊猫起名为“ 加盼盼”和“ 加悦悦”,还搞了一个超级隆重的命名仪式:
就连现任加拿大总理还专门发Twitter显摆自己怀抱两只胖哒,笑到合不拢腿……哎不对,应该是合不拢嘴的合影。
甚至在2014年 苏格兰独立公投的时候,苏格兰人民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熊猫的归属。 作为中国政府送给英国的礼物,如果苏格兰独立熊猫就要移居英格兰。
对这个问题,苏格兰人民的态度十分坚决—— “不许打我们熊猫的主意”!
于是对于大熊猫到底有多受欢迎,曾有网友这样总结过: 元首级别待遇的存在、 能引发战争的存在、我朝非常规武器的存在、 吸食外国人民民脂民膏的水平让各色歪果仁哭着喊着签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可以说向外国输送大熊猫不仅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体现,也是一项重要的外交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