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182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7-5-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日前,四川江油一名社区女民警进行人口核实,一天需要拨打近百个电话,被电信运营商以频繁拨打电话、涉嫌电信诈骗为由对其停机。目前涉事运营商已向公安作出答复。
电信公司这项停机民警电话的操作不禁让人猜测,认定诈骗电话的标准是什么?无独有偶,此前武汉一位快递小哥一个月内5次被停机,原因是“呼出频次过高”。还有小区物业、供水抢修等通话频繁的单位工作电话也遭遇过停机。
多次误识的背后,反映出运营商在识别时讯存在一定偏差,以手机呼出频次高就认定有“诈骗嫌疑”未免有些简单粗暴。
按理说手机用户每天拨打多少电话,是自己的合法权利,运营商售卡合同上如果没有“限量呼叫”的条款。尤其是那些快递或外卖小哥,每天会跟大量用户联系。以平均日拨电话数量作为是否停机的标准,显然不妥,甚至是侵权。
诈骗骚扰的认定不能只看电话拨通数量的多少,这种做法虽然能够有效的阻止违法犯罪行为,但也会让少数特定行业的工作人员难做,判定标准应该再加以审判,争取做到举证确认。
此前曾有运营商称,根据相关规定,被误停的电话用户如需恢复正常使用,可前往就近营业厅签订承诺书,上报审批同意后复机开通。这提供了“救济通道”,却也给人以给用户附加义务之感:用户电话被误停已是权益受损,还要去营业厅承诺、经审批同意才能复机开通,也是将运营商应承担的责任和成本转嫁给了用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