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39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孩子收到一件礼物,妈妈却高兴不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09: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静听花开花落 于 2017-2-7 09:35 编辑

是不是有孩子会这样认为:长辈给红包,小伙伴送予礼物,父母对自己的好……都是理所当然的。

可能某一次,长辈忘了给红包,就一直“谨记”在心,或妈妈把糖果给了别的小朋友,就“讨厌”妈妈了!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对于别人的馈赠和关心,要懂得感恩,同时也要回报。

作者 | 闫涵
上个月,让定居法国的朋友采购了一些东西邮寄到国内,有我自用的化妆品,有喆同学的有机食品和润肤乳。

以往,这个朋友每次都给喆同学随包裹邮寄一个玩具作为礼物,这次她因为工作太忙,采购时忽略了,所以拆包时,最后也没发现礼物的影子。、

孩子由失望变成伤心,直到他把箱子里所有填充纸都拿出来,难过得简直要哭出来了:“妈妈,阿姨不是每次都有礼物送我吗?这次怎么没有?

看着他失望的样子,我的第一感觉是心疼——当妈,都有类似想满足孩子一切希望的时候吧。但喆同学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清醒:“阿姨真是讨厌!我不喜欢她了!

我能理解一个孩子对礼物的期待,也能理解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失望甚至哭泣,但我不能容忍他有这样的想法——别人送我东西是应该的,而不是充满感恩地感谢别人给自己带来的一切

过年,电视里或亲朋好友聚会时,经常会说到红包的问题。而孩子因为已经连续收到3年红包,想起来时会直接问爷爷:“爷爷,今年是不是也给我准备一个大红包啊,是不是太奶奶、姑奶奶、大爷爷、三爷爷都会给我红包呀?”

这样的问题,血缘至亲听到会觉得是孩子童言无忌,但是别人听到,可能就会觉得孩子不懂分寸、甚至缺了点教养。

因为对于别人的馈赠,心安理得地享受,会造就孩子自私的性格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哥哥有姐姐。

读初中时,也曾有点恃宠自娇,觉得已经赚钱的姐姐给我买衣服和新玩具理所应当。

有次过年前,因为从爸妈那里没有得到一直想要的新衣服,我便一直缠着姐姐要。刚开始姐姐还委婉拒绝,后来看我没完没了地提要求,讲道理无效的情况下,她甩给我一句话:“小妹,姐给你买是情分,不给你买本分,这世界上没有谁欠你什么,想要什么最终都要靠自己。

这句话,让我伤心了很久,因为我把拒绝和不爱划上了等号,甚至搬离姐姐家,住到了学生宿舍。

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认可姐姐当初给我的闷头一棍:这世上真的没有谁欠谁的,所有获得都想着去回报,才能形成良好的情感循环,觉得谁都欠自己的、只想着得到而不愿意付出的人,终究会被身边的人慢慢疏远

之前上班时,有个同事能说会道,开始大家挺喜欢他。但慢慢地感觉越来越不对劲,今天他说谁谁不借给他钱不是个东西,明天又说自己去好朋友的城市出差吃顿饭对方都要AA太差劲,回头又说自己姐姐、姐夫一个月赚三四万,自己首付时给了五万块钱都要求还,简直太没有人情味了……

总之在他眼里,这世界上所有人都欠他的、都对不起他。但细细想来,只不过是对方没有按他利己的预期做事而已:人家不借钱,或许是当时有难处,自己还周转不开,自然没力量帮别人;吃饭AA在很多人看来不近人情,但这的的确确是保持感情的好途径之一,因为每个人的消费水平一样,聚餐平摊费用少了日后的很多矛盾;姐姐姐夫赚钱再多,那也是人家劳动所多,钱没说送给他,自然是要返还。

“一斗米养恩人,一石米养仇人”,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

这个同事是家里唯一的男孩,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他家乡那个严重重男轻女的环境,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先紧着他,养成了他的利己主义,也造就了他自私的性格。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懂感恩,让人厌弃,因为只会挑别人的毛病,而不懂得通过努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09:35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如果孩子还小,并没有“理所应当”的概念,那么爸爸妈妈可以在生活中注意对别人送的礼物真心诚意说“谢谢”,必要时让孩子送小礼物回馈,培养孩子心怀感恩。

如果孩子已经有随意接受别人礼物的习惯——

先引导孩子“以物换物”。得到小朋友的礼物,也拿自己的东西去回应别人的好意;对别人的东西感兴趣,必须拿自己的东西去交换。慢慢让他们明白:任何得到都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

对于长辈不计回报的赠予表示感谢——

亲手得到别人的礼物,诚心诚意说“谢谢”,有合适的机会,带着礼物去探望长辈;若收到礼物时孩子不在跟前,给孩子东西时明确告诉他这是谁谁送的礼物,并打电话或者微信语音表示感谢。养成对别人礼物进行情感响应的举动,能大大提高孩子的情商

区分家人和外人的界限感——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血缘至亲,有话可以直说,甚至在脏话敏感期,想体验语言的力量,也未尝不可;同时,当孩子说出来“让你撞车、把你推楼下去、讨厌”等词,一定告诉他这种话不好听,没有人喜欢听,跟家人说可以原谅你一次,但在其他人面前一定不要说。


写这篇文章前,我去好友家取东西,给好友的孩子带去了小甜品。好友接过礼物交给孩子,同时告诉他:“这是喆喆妈妈送给你的,咱们应该怎么做呀?”


应该是已经养成习惯了,孩子很快做出反应:“我要谢谢谢喆喆妈妈,太喜欢这个蛋糕了!”


好友继续引导:“那咱们下次去看喆喆弟弟,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仔细想了想,跑回自己的房间,先对比了两套绘本,接着又搬出一堆小火车,选了一个说:“我把这个高登给喆喆弟弟玩吧,喆喆弟弟最喜欢高登了。行吗?妈妈?”


“当然可以,咱们也可以买一些喆喆弟弟喜欢的水果,你送一份,妈妈送一份……”


这样懂得回馈的孩子,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以后,都会拥有好人缘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