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8155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2-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一夜繁花开 于 2018-4-4 13:03 编辑
作者:周冲
01
记得《亲爱的》热播时,有家长说:“我的孩子,肯定不会被拐走,因为我经常告诉他不能相信陌生人。”
还有父母说:“骗走我的孩子?除非他是诸葛亮!我家孩子被我教得可精了!”
我们之所以自信,一来是因为我们都曾经告诉过孩子,要保护好自己,不要相信他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上陌生人的车;
二来对坏人的招术过于小看。
所以,我们以为,当孩子面对坏人,一定能自动识别,不会被抢走、拐走,或者被骗走。
可是,真的那么难吗?
人贩子说:“想多了,要拐你的孩子,太容易。”
02
这是一个街头实验。
一个开着豪车的实验人员,经过一栋房子的门口。
房子临街的小花园里,有三个孩子在玩耍。
黄车驶过来后,停在花园的栅栏外。
两个姐姐马上走到花园边,去看这辆漂亮的车车。
实验人员问:“你们喜欢吗?”
孩子们说:“嗯。”
“要不要上车兜兜风啊?”
孩子们会答应吗?
会告诉家里的父母吗?
没有。
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好啊好啊!”
然后兴奋不已:“我们出发!”
撒腿就往陌生人的车子跑去。
不仅如此,两个小姐姐还把弟弟也一起带了出去。
大家兴高采烈地、毫无防备地,坐进了陌生人的车子。
妈妈正在窗口里看着这一切。
震惊不已,也心酸不已。
是的,这个母亲也和我们一样,也教过他们自保,教过他们防范,教过他们不可上陌生人的车。
但只要一点小小的诱惑,孩子们就会把告诫与规训,全部忘在脑后。
你可能认为,这三个孩子上当,是因为他们太小了。
那么,大一点的孩子呢?
这两个正在玩篮球的男孩,应该有10来岁了。
他们会上陌生人的车么?
当“大黄蜂”经过他们身边,其中一个少年首先叫起来:“那是变形金刚的吗?”
实验人员说:“是啊,这是变形金刚的大黄蜂喔〜”
同时发出邀请:“要不要兜兜风啊?”
两个男孩会上车吗?
上了。
他们毫不犹豫地上车。
扔下篮球,撒腿就跑,毫无防备地坐到了车里。
而他们的父母,就在后面的房子里。
孩子们完全没想到要问父母一句,更把“不能坐陌生人的车”的告诫忘到了九霄云外。
孩子们的安全意识,真的比我们想象的更薄弱啊。
03
再来看一个实验。
一个小男孩站在路边。
实验人员开着车经过,摇下车窗,对他说:“上车吧,你妈让我来接你,她说要给你一个惊喜。”
小男孩想都没想,就上了车。
下图中的两个女孩,面对实验人员的“你妈妈派我来接你”也是毫不怀疑,坐上了陌生人的车。
以下穿白衣的男孩,同样如此 。
是孩子们完全不知道危险的存在么?
不。
他们知道。
这个穿白衣的男孩上车后,说:“我给妈妈发个短信确认一下。”
实验人员说:“请自便。只是,你为什么不在上车前确认呢?”
是啊,亲爱的孩子,为什么不早点确认呢?
上车前确认,一场噩梦就能避免。
上车后确认,要是出了事,遇见了坏人,那就为时已晚,只有等着听人处置,爸爸妈妈想救你,恐怕也很难了。
更麻烦的是,诱骗孩子的方式非常多。
用“你妈妈让我来接你”只是其中一种,还有更多的招术,令我们防不胜防。
比如,下图中的实验人员,用“前面有更好玩的精灵”把路边的女孩骗上车;
用带路之名,将孩子带上车;
利用父母在朋友圈晒的信息,叫出孩子的名字,并说出父母的工作、姓名、模样,将孩子拐走。
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04
以上这些情况,都发生在父母不在场时。
如果父母就在身边呢?
继续来看两个实验。
第一个实验里,父亲就坐在游乐场的长椅上玩手机。
玩得很入迷。
孩子则在旁边的滑滑梯上玩耍。
这时,实验人员走到孩子身边,尝试让孩子跟他走。
孩子会走吗?
会告知坐在另一边的父亲吗?
我们接着看。
实验人员拿出糖果,诱惑小男孩。
并告诉孩子,“那边正在免费发放巧克力,马上就没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小男孩就这样跟着测试人员离开了。
父亲毫无察觉。
几分钟后,测试人员都已经走远了,父亲才从手机里抬起头来,四下寻觅孩子。
但是,哪里还有孩子的影子?!
这个实验,是在父亲注意力被分散的情况下做的。
假如,父母一直盯着孩子,孩子会被拐走吗?
继续看——
实验人员牵了一只白色的可爱狗狗,来到一个公园。他先向第一位妈妈打招呼:“嗨。”
然后问:“你会经常告诉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吗?”
第一个妈妈答:“每天都说。”
实验人员又问:“如果我走到孩子那里和她讲话,她会跟我走,还是跑回来找你?”
这个妈妈自信满满地说:“我确定她不会和你讲话。但你可以试试。”
然后指着那个穿牛仔服的女孩,说那就是自己女儿。
实验人员走过去,说:“嗨,来看看这只小狗。”
孩子一见,眼睛立即发亮,雀跃着跳了过去。
“你喜欢狗狗吗?”
“喜欢。”
“你猜它叫什么名字?”
“糖糖?”
实验人员佯装惊喜无比的样子,说:“差一点就猜对了!它叫甜甜圈。我还有很多狗狗,你想不想和我一起去看看?”
女孩冲口而出:“好啊。”
然后就跟着实验人员一起走了。
整个过程不超过1分钟。
母亲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她自信无比的孩子,原来如此不堪诱惑。
实验人员找到第二个妈妈。
打过招呼后,也问了类似的问题:“你告诉过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吗?”
第二妈妈同样说,“每天都会。”
对孩子的警惕心和自我保护能力,她同样自信不已。
但是,实验人员通过相同的招术,也将第二个孩子顺利无比地带走。
过程甚至不到半分钟。
这就是孩子们真实的防御能力。
因为孩子天然地相信世界,相信大人,相信世界上的善与爱。
于是,哪怕父母总是反复告诫,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但是,当美好而可爱的人、物、事到来,他们还是会快乐地奔过去。
我们不能说,孩子这样是不对的。
因为,信任是一种很棒的心态。
但如何与陌生人相处,如何真正地防范陌生人,是每一个父母必须为自己,也为孩子补上的功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