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浓情咖啡1 于 2018-3-29 16:13 编辑
一件事,家长没有弄明白原因就轻易否定孩子,冤枉孩子,这种以为是、应该是、肯定是而实际上根本不是的做法,容易造成误会,产生隔阂,伤害孩子的感情。
作者:歆小迪
1
昨天,接儿子幼儿园放学,儿子一改往日不在外面玩到天黑不回家的习惯,要直接回家。
刚进门,领导就打就来电话,让核实个数据,我打开电脑查资料,让儿子自己去玩。
等我忙完叫他时,各个屋找了一遍,也没有看到,后来在卧室的卫生间里听到了声音。
过去一看,差点没把我气晕,卫生间里简直就是水灾现场。
他头发衣服上全是水,卫生间的地上也到处都是带有泡沫的水渍和黑脚印,洗脸盆里泡着他的我的各种衣服,一盆子的泡沫,大概倒了一瓶洗衣液。
前几天我擦拭橱柜时,手不小心被划了个大口了,打了几天吊针,才不怎么疼了,可还是不能干活更不敢沾水,可儿子却这么不省心,故意弄了一地水。
想到收拾的难度,我的火再也忍不住了,把儿子一把揪出来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还拍了他两巴掌。
儿子看我这么生气,也不敢啃声,怯怯的出去了。
好不容易收拾好后,叫儿子一起去吃饭,儿子小声说:“妈妈你不生气了好吗?”
看他紧张的样子,我的气也消了不少,抱了抱儿子一起出去吃饭。饭间,问他为什么突然想起来回家玩水?
儿子说:
我不是想玩水,我是看你这几天手受伤不能洗衣服,想帮你洗,可是水池有点高,我不小心把水盆弄翻了,对不起。
听了儿子的话,我很自责,原来儿子是心疼我,我却以为他在淘气,故意给我找事,还不分青红皂白的训斥了一顿。
后来与朋友说起来这事时,朋友说她和她老公也经常犯这种错误。
一看到或听说孩子犯了错就条件反射似得发火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骂孩子一顿,从没想先了解一下事情前因后果,经常误会孩子,弄的孩子现在很胆小,什么事都先请示,生怕做错了我们不高兴。
父母这种急性子、喜欢“轻易下结论”的习惯很容易错怪孩子,让孩子受委屈。
2
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有这样一幕场景。 爸爸林永健和孩子大俊一同回屋,进屋后大俊看到桌上放着QQ星,就往包里装。
爸爸看到后非常生气,痛骂到:“哎呀妈呀!你装它干嘛,你这样很不好呀...”
大俊委屈地把QQ星从包里拿了出来。
冷静下来的爸爸找大俊谈心,“林大俊,占小便宜可不好呀,我们干嘛要占便宜呀,你缺吃吗?”
谁知道,原来大俊只是想着给其他小朋友。
在面对孩子不好行为的时候,爸爸林永健的做法就是典型的“轻易下结论”,让原本值得表扬的事,却硬生生变成了责骂。
年龄尚小的孩子因为表达能力欠缺,难以将心中的想法完整恰当的表达出来,这时候父母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地询问孩子,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造成误会。
孩子的世界很单纯,有时有一些看似奇怪不合常理的想法,其实是他们想用自己认为的方式解决问题。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次,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了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说:“我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下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使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子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的真挚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所以,要耐心、平和地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不要着急地下结论,更不要急着训斥、打骂孩子。
作为父母,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臆断孩子的行为,有时候我们预料不到后续的事情,也不了解孩子真正用意。
因此,要耐心的往下看,了解整个事件,切勿断章取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比表面看到的事实更重要。
3
泰国有个公益片。
片子描述的是,一位演员在不同时段乔装打扮成学校里修剪花草的园丁。他推着小推车,载着几盆花草路过泥泞的小路。
当孩子放学路过时,他故意将车子推翻,向路过的学生寻求帮助。几乎每个放学的孩子,看见此情此景,都会停下来帮他一把。甚至不惜弄脏自己的衣服。
而此时,孩子的家长正在学校门口,焦急万分地等待孩子出现。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最后一个出来,全身都是泥时,家长们的反应各不相同。
有的家长,暴跳如雷,立马就开始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有的家长被孩子逗乐了,哈哈大笑;有的家长心平气和,耐心地问孩子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校门口的显示屏播放了刚才孩子帮助园丁的一幕。家长们都惊呆了,随之泪流满面。
你看,本应该为孩子的行为感到骄傲,有的父母却因为孩子弄脏了自己而责骂孩子,这不仅让孩子伤心,还可能破坏孩子的热情。
遇事时,先冷静一下,不要急着做判断,以免伤孩子的心。
有时候,爸妈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人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也是爸爸妈妈的一句话,却可以让孩子坠入黑暗的深渊。
我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真诚的心相互沟通,理解彼此的感受,让亲子关系更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