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清新小雨滴 于 2016-11-5 19:56 编辑
◆ ◆ ◆ 文 | 布同凡想
其实,这篇文章跟那本经典的Seven Habits(《高效能人士的七大习惯》)并无半点关系,而是我自己多年来生活工作中践行经验的总结。
我并无过人的天资和智商,行走职场多年,能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小有收获,靠的就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只要长期坚持,你也能炼成高效能人士,事半功倍的实现自己的预期目标。
做一件事,我往往希望了解它所包含的关键概念、背后的工作原理或是底层逻辑,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关于习惯的定义是: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
习惯的形成有着可靠的生理学基础:大脑将一系列行为变成一种自动的惯常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组块化”。 简而言之,习惯形成的工作机制是一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习惯回路(见下图)。
奖赏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这一点不难理解。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你经常能从一个行为中得到益处,你肯定愿意长期持续它。抓住这个关键,养成一个习惯其实并不难,并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需要多强大的自律精神和意志力。
通俗的说,习惯养成的秘诀就跟把大象关冰箱一样分三步:
●先在大脑里充分认同接受,想清楚这件事为什么要做,它能带给你什么好处?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尝到甜头以后继续做、长期做。
●直到它成为你下意识的动作,不做就会觉得不对劲。
(摘自《习惯的力量》)
以下十个习惯,从开始至今令我受益匪浅,所以对我来说,并不需要刻意坚持,它们已成为我的生活方式,就如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1、提前计划和准备的习惯
做年度计划,然后分解成月度和每日计划,可以让你每天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靠近,把时间聚焦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而免受身边诸多时间窃贼(追肥皂剧、刷微信微博、玩游戏、逛街、闲聊等)的干扰。
很多时候定力不够,是因为我们内心缺乏信念,看不清自己想要的东西,没能让它熠熠生辉的吸引着我们朝它前进。
每晚临睡前预览第二天的主要任务,做到心里有数,还可以提前准备所需的物品,而不至于一早起床手忙脚乱。而且带着它们入睡,有时潜意识可以给你更多意想不到的想法和灵感。
提前规划,把任务分解成多项更小的任务,便于多任务穿插、统筹安排,更有效的组织时间的利用,以及避免可能的时间冲突。
比如一周以后你要在公司主持一个部门大会,如果提前开始准备,就可以把以下分解任务提前有条不紊、从容不迫的安排到每日计划里:
准备大会所需日程和材料(有些材料可能还需要别人来完成和提供)、邀请相关主题主讲人、熟悉讲话稿、预订场地、发送大会通知等等。如果不提前准备,你可能会碰到别人没有足够时间完成你所需的材料、主讲人时间冲突、预订不到场地等困难。
出去旅行,我也会提前做好攻略,准备好所需物品,并且以更低的价格订到机票、酒店和门票,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旅行。
2、随手记录的习惯
大脑应该是中央处理器,而非存储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不应过度信赖头脑的记忆功能,而是应该养成随手做记录的习惯,把头脑从低级的存储功能中解放出来,去从事更为高级的思考功能。
手头常备笔和纸,以及手机里的记录软件,随时记录有用的信息或是稍纵即逝的灵感和观点,经过整理形成方便查找的文档。
总结、记录和整理的习惯,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有条理有效率,也可以看到自己积累和成长的足迹。
3、阅读的习惯
可能有人会说,养成阅读习惯还不简单?我天天都在阅读,读新闻、读微博、读微信的各种转帖。我这里指的阅读不包括这些碎片式的快餐阅读,而是成体系的、有逻辑结构的书籍阅读。
我们的头脑和心灵需要有营养的大餐,读书才能真正汲取作者的智慧,层层递进的透彻理解一个主题,而不是碎片式阅读的断章取义、一知半解。
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则可能会有时间也读不进去。无论走到哪里,随身携带一本书,可以让你从容应对排队、堵车、航班晚点等突发事件而不至于无所事事、浪费时间。
但如果只阅读不实践,就只是了解了书里的内容,而没有把内容变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所以,我向来推崇践行式阅读,当看到书中有启发的要点或方法,总是想要亲自试试,看是不是适合自己、其效果是不是真的如书中所说、有没有可改进的地方。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和初衷,我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读步书林”。
“实践出真知”,试过发现真的有用,也许你的某个观点或行为就此改变,你就这样一点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这也是书籍对一个人的塑造作用。
4、写作的习惯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两者兼具,我们的思想才是与外界流通的、经过梳理和考验的。很多人觉得写作是多么高端、复杂的事情而不敢动笔,其实写作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心里有话、不吐不快、诉诸于笔端,就是“写作”。
写作不仅是与自己的对话、对思路的梳理,是一种表达方式,时间久了,更会成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修炼方式,让你不辜负这一生的美好光阴。
当你把自己的想法、经验和心得整理成可视化的文字,在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借助简书、公众号等平台,就成了最为高效的交流和分享渠道,日积月累甚至有可能打造独一无二的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5、总结的习惯
定期的总结,可以把相近的事物归类,把不同的事物做对比,跳出琐碎看到主要、共性或差异的东西,可以跳出自身、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成长和过失,也可以形成可存档、可分享的经验。经常总结,可以提高归纳和分析能力,培养宏观思维和大局观。 生活中可以总结的内容很多比如:
● 总结每月的消费清单,看有没有哪些消费可以节省;
● 总结自己每年的阅读书单,来分析和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 总结每一阶段的工作成绩和过失,可以提高业绩,还可以分享给后来新人、帮助他们避免一些弯路;
● 总结每年的收获,比较新年伊始制定的目标,可以为来年制定更为可行的目标。
每一天的日子和工作都是琐碎的,总结就好比针线,把散乱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