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899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总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3:2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能管理好自己情绪的人,
才是真本事,
才能成为好父母。


文 | 鱼爸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亲生的就是亲生的啊!上一秒钟刚刚被我凶,下一秒又在我怀里叫妈妈。”
孩子总是那么轻易地原谅父母。


如果是你凶了同事或者其他亲戚,没一段时间,肯定是修补不好关系的。
有的还因此反目成仇。


也许正是因为能这样轻松地获得孩子原谅。
所以很多的父母就觉得吼吼孩子没关系啊。
还有一部分的父母会说:”我有脾气未必要憋着啊,把自己憋死?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被打骂着长大的,不也很好吗?”




但是,你真的知道孩子被吼时的感受吗?
你也许觉得只是用高音制造一点噪音,来达到震慑的效果。


或者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失控,内心还是爱孩子的,不是吗?
于是马上又一次又一次原谅了自己的失控。
但,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孩子最信赖、最爱的爸爸妈妈。
一切从你的口中出来,杀伤力就成倍的增加。




德国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是一只可爱的企鹅宝宝向我们讲述了它和它妈妈之间的非凡经历。


“今天早上,我妈妈发脾气,冲着我生气地大叫。
结果,吓得我全身都散开飞跑了......


我的脑袋飞到了宇宙里,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后发脾气大叫的妈妈又将我找了回去,将我修补好。
妈妈跟我说“对不起”,我也原谅了妈妈。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而且小小的他们总是会犯错。
孩子常常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相信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孩子永远善良得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吼孩子是一种病,得治!




吼孩子,想想原因,跟自己经历的原生家庭息息相关。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犯错后很少被温柔以待,而是打骂相加。


甚至没又解释的机会。
我很讨厌这样的方式对待我。


但是当我有了孩子后,却也常常在心底冒出无名火。
想对着孩子发泄一番的念头不停闪现。
像极了当年奶奶教育我时的样子。
与之相反的是我的一个老同学。


她父母的脾气是我们那出了名的好。
对她们姐妹从不打骂,说话温和。
她当了妈妈后,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


就算小家伙顽劣不堪,她们也只能温和地应付,不是责骂怒吼。
养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真的没错。
所以,真正的改变自己,还是得剖析自己。
你的反省越深刻,改变的能量越足。


当你自己有了醒悟之后。
那些能帮助孩子的方法才真正管用。
最怕的就是明明知道自己有问题,还打死不承认的人。
以前遇到一个爸爸,他其实打完孩子也觉得后悔。


他儿子却越打越反抗,他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
还是按照自以为是的老方法伤害孩子,也损害着亲子关系。




不要以为发脾气是爱,更不要觉得发脾气是真性情。
真正能做好自己情绪的管理的人,才是真本事,才能成为好父母。


下面,分享三个方法来治吼:
1)给孩子做选择题,也给自己冷静的思考时间
很多时候,父母吼孩子往往因为孩子的行为点燃了怒火。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孩子不听我的话,跟我对着干!”
“说了这么多次,还是这样!”
“就是得打骂才听,你逼我的啊!”
一切都建立在“我”的基础上。


是我需要你这样做,需要你1分钟穿好衣服,需要你回来就做作业。
需要你对我言听计从。
可是孩子不是机器人,不是你写入程序就按照你的需要来。


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为什么不听一下?
他们有自己的节奏,为什么不等一等看清楚?
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会反抗,这都是正常的。
但是专制的父母总是不给孩子选择。


其实孩子更喜欢民主的方式。
当你给了他选择,而非独裁。
他们更愿意合作,愿意沟通。


当我们自己给出选择的时候,其实也是冷静的。
盛怒下的你无法理智的给出选择项。
比如孩子不去洗澡,还想再客厅的沙发上玩。
“还不去洗澡啊,你是不是等着挨打啊!”
这时孩子要么就是赌气不走,或者磨磨蹭蹭地反抗你。


为什么不说“如果你早点洗完澡,我们等会的故事时间就能多一点呦,你选择一下,是多讲一会还是少讲一会呢?”


2)让孩子去承担自然后果
“现在的孩子很聪明,精明的很”。
这是所有父母的共识。
那我们就让聪明的小孩去管理自己。
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


这样比你吼叫有用的多。
很多时候我们禁止孩子做一件事,用的最多的一个办法就是“威胁”


如果你要这样做,那就等着挨揍吧。
但是孩子内心反感你这样的威胁。
他们反而想尽办法偷偷去做。


要么得到你的关注,要么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就拿儿子洗澡这件事拖拖拉拉来说。
我会让他自己去承担磨蹭的结果。


讲睡前故事时,在最精彩的地方我会停下。
“今天的时间到了,因为你今天洗澡前太磨蹭,把时间浪费了。”


小家伙当然不乐意。
但是没办法啊,你得接受。
他会想着哭闹来让我妥协。


但我会告诉他,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后果,明天一定要早一点。
到了第二天,只要你一开口,他马上就去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2 13:2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3)用规矩来惩戒,而不是用你的脾气来震慑
如果发脾气和讲道理都是无用的管教方法。
那就得试试规矩了。
规矩本身靠它的合理性。


所以定规矩要跟孩子说明,并且坚决按照规矩来。
不能因为心情好坏而随意制定规矩。
然后把规矩作为说教或者专制的工具。


当真正地把规矩内化为行为习惯。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偏离的时候,那就会自觉改正。
而不是靠你吼叫。


比如,我给儿子定的三个主要规矩:
(1)自己能做好的事,就自己想办法完成 。
(2)学习是一件认真的事,不能三心二意。
(3)去买零食,一次可以买一样。


所以当他等着你“伺候”他的时候,拿出规矩一就行。
自己的事,自己做吧。


而有时候给他辅导学习,他也会分神,要么玩玩具,或者看家里其他人在干什么。
这时可以停下来,提醒孩子认真学习,把注意力集中了再继续。


当然,能让孩子遵守规矩的前提,是你跟他之间亲密的关系。
这是赢得孩子合作的基础。
没有爱,规矩就是冷冰冰的桎梏。


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善待孩子。
其实也是善待内心的那个自己。
当你平和安宁,孩子也会幸福快乐。


p.s: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么做,比你吼一千句都有用!


怎么做到不吼不唠叨,让孩子听话?有十个小建议:


01.不随意打扰
家长要知道该何时叫孩子,要细心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尽量不随意打扰,尽量在孩子活动间隙时和他沟通。


02.用适当的方法引起孩子的注意
让孩子停下手里的事情,看着你,这时和他讲。否则,很多时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会没听见你的话。


03.少唠叨
家长话太密,就等于把自己的话变成白色噪音,适合哄睡用,不适合让话进入孩子的脑子。


04.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给孩子的指令,必须让他知道你希望他此刻具体做什么,比如,不说“你应该整洁一些”,而说:“现在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然后我们好做手工。”指令不要是抱怨、指责、数落,不带负面情绪。


当一个人发现自己是在被别人指责批评时,他一定更加不会愿意去听从的;因为他的心理能量此刻都用在“防御”你的“攻击”上了。指令要具体,不带负面情绪。


05.给孩子指令后,让他复述一遍
常常,孩子没有按照大人的要求做,并非他成心在抵抗,只是因为他年龄小,听知觉能力还比较弱;他的大脑还不能很好地加工处理听到的信息。


家长要孩子确认,有时可以及时发现这些问题。然后我们做调整,把我们的指令变得更加具体、清晰、简洁。


06.耐心等待反馈
下指令后,给孩子一些时间。很多家长的做法是,看到孩子没有即刻反应,马上发出第二道指令。给完指令,你要在心里至少数到10 ,这时细心观察,找到问题所在。


07.生活中谁也不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
有的家长习惯喊“1、2、3”,这个方法偶尔管用,经常用就不灵。生活中谁也不可能随时处于起跑状态。但凡有需要倒计时的时候,就有必要反省一下:孩子为什么没有行动,是否事情做到一半无法停下,是否没有看到全局。


08.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随时沉浸在当下的
孩子的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是随时沉浸在当下的,这就是他们磨蹭的根本原因。


最有效的办法,是你要把当前的情况和孩子解释清楚,帮他们从当下跳出来,看到整个情势,然后交给他,让他学着去抓紧。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就促进了孩子大脑的整合发展,帮他们提高了时间管理和规划能力。


比如说:“我知道你喜欢做……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时间玩这个,我们必须停下来,马上穿衣出门,才能按时赶到,你清楚了吗?”


09.教孩子换位思考
必要时,和孩子讨论:当你喊妈妈时,如果妈妈不回应,你是什么感觉?当你喊小朋友时,如果对方没搭理你,你怎么想?当你有问题喊老师时,如果老师没反应,你觉得怎样?告诉他,回复别人的话,是最基本的礼节,是对别人的尊重。


10.尽量把事情交给孩子自己管理
当你喊不动孩子时,要反思,是否对孩子指令过多、控制过多。如果我们能给孩子自主权和空间,鼓励他独立做事、自己判断、自己选择、自己决定,把属于他的事情交给他,只在真的需要你的意见和提醒时才出现,那么,你的意见和提醒,将会得到更多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