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轻风淡舞 于 2018-1-9 15:09 编辑
饭桌就是一个家矛盾和爱的集散地,怎么吃、吃什么、能不能吃到一块,间接反映着家庭成员的观念、修养和关系融洽程度、乃至家风。
作者:安芮娴
01 周末去朋友梅梅家聚餐。梅梅和先生夫唱妇随忙活出了一桌色香味俱全的中餐,只是令我们不解的是清炖土鸡和土豆烧牛腩分别有一式两份。
梅梅的婆婆指着那一式两份的菜说,年轻时忙活没按时吃饭胃出了毛病,再也与冷硬的食物无缘。
以前有老头子照顾我,老头子走了儿媳妇更照顾我,老毛病胃痛再也不犯了。
原来,每次做饭梅梅都会特意煮的稀一点,有些菜她会先起锅一部分,再留一部分烹煮软烂留给婆婆。
看着那一桌丰盛的饭菜,既合小朋友的口味,也有男士们的下酒菜,还有一大盘口味不错的炒刀削面。
我才想起梅梅是东北人,爱吃面食,席间,我们夸这刀削面比面馆的师傅做的还要好,既揉捏出了劲道,还削的薄厚均匀。
梅梅莞尔一笑,指了指先生,说大师傅就是他。
原来,梅梅从东北嫁来湖南后,吃不惯湘菜的辣和重口味。
见儿媳妇每餐吃的不多,退休在家的公公和婆婆就跑去和一家开在湖南的东北面馆去学怎么发面、和面、削面和包饺子。
后来,她们家餐桌上就有了湘菜和东北面食的花式搭配,梅梅也跟着这一家人学会了烧湖南菜。
后来,公公去世,婆婆年纪大了,梅梅就担当起了照顾婆婆的任务。
梅梅的先生则学会了做东北面食的手艺,一家人把天南地北的两种口味完美地融合在了一张餐桌上。
看着餐桌上梅梅那5岁的儿子拿起汤勺给我们家女儿舀菜,还不时问她喜欢吃什么菜时的情形,我瞬间明白了在这个有爱、有情的家里,吃的到一起原来是一种美好的家风传承。
有人说,吃喝见真情。
这话不假,两个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不一样的人,天天生活在一个屋子里、同一锅灶吃饭,要吃的到一起、还吃的舒心,没有尊重、理解、迁就与包容又怎么做的到呢?
显然,吃的到一起就是一家人的彼此妥协、成全、体谅和为彼此着想。
02
朋友小慧的爸妈就是一对怎么也吃不到一块的冤家。
读书的时候,小慧家就在学校门口的马路对面,但她偏偏喜欢一日三餐都在学校吃,周末有时也会去食堂。
小慧说她特别不喜欢在家吃饭,饭桌简直就是她们家的战场,当时我们还觉得这是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她夸大其词的说法。
直到有一次她邀请我们去家里给她过生日,我们才见识了她们家的饭桌文化。
小慧妈妈在厨房煎鱼,小慧爸爸招呼完我们这帮孩子后,在厨房里和妻子吵了起来。
他说:“给你讲多少次了,鱼煎好后放汤煮时先不要翻身,等汤煮白了再翻一边,你不知道翻来翻去腥味重啊。”
小慧妈妈不服气,“你煮的好,你来煮啊。”小慧爸爸撸起袖子,接过锅子,顺手把几根紫苏扔进了鱼汤里。
又过了一会,小慧妈妈跑去厨房开始唠叨:“你怎么还不把紫苏捞出来啊,紫苏煮烂在里面鱼汤就不鲜了。”
吵吵闹闹了好一阵,小慧的生日宴总算开启了。
可正当大家高高兴兴地举筷时,小慧爸妈又为了那个剁椒鱼头放的剁辣椒开始争吵,一个说放的太多咸了,一个说如果放太少会淡味。
大人一争吵,饭桌上的气氛自然就凝重了,平时温柔的小慧那天脸色特别难看,她向爸妈哀求:“今天我同学来帮我过生日啊,你们能不能别吵了”。
那天,小慧和我们一起匆匆吃完了饭、切过蛋糕就回了学校。
小慧告诉我们,那是她们家的日常,还有比这吵的更厉害的时候,但都不是什么大事,不是菜的口味咸了淡了、就是饭煮的硬了稀了、或者是你怎么老做你爱吃的不做我爱吃的之类的指责与抱怨。
那时的小慧常说些长大了不愿结婚的话题,她说如果结婚后两个人整天为了吃的事吵的鸡犬不宁还不如一个人单身的好。
吃不到一起,从表面上看是两个人习惯不同、口味不合,往深里究就是两人互不妥协、互不迁就、互相挑剔与拆台,根本原因是缺乏尊重、体谅与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