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44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林则徐的《十无益》格言,受益匪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2:3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作者:国馆
本文选自《与世同流,但不合污》

清朝重臣林则徐五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个“十无益”。他将一些常被人们看作有益的东西,分别做了界定,也就是说,如果不满足某种条件,一些看来有益的事情,很可能没有益处。

这“十无益”既是林则徐自己的修行标准,也是他教育孩子的原则。



一、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果心存不善,逆天而行,无疑是自取灭亡。

“风水无益”,即谓如若为人不善,多行不义,其不仅上愧祖宗,更是下损子孙。

二、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论语》有云:“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百行孝当先。一个人无论你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头上戴了多少光环,但是如果对父母不孝,所有的荣誉都将黯然失色。

“奉神无益”,如果对父母不孝,无论你对神是多么虔诚,多么的敬仰,一切都是假的。


三、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诗经》有言:“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一个家庭,父母是根基,兄弟是枝叶。只有兄弟姐妹相互扶持,家业才得以繁茂。兄弟姐妹倘且不能与之和睦交好,何必言友。

许多人在外交友彬彬有礼,坦诚相待;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却难以倾心相交,甚至恶言相向,实在是本末倒置之举。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意思说古人读书是为了自己,今人读书是为了别人。为了别人而读书,即是要博取别人的认可,行为浅薄媚俗。而为了自己的读书,是修学储能,内修仁德,外修礼仪。

简单说,读书是为了修身正行。如若读了满腹圣贤之书,却只为了炫耀自身,行止不端,可谓读书无益。


五、作事乖张,聪明无益
孔子教导弟子正当的行事规范为:“弟子入则孝,出则敬,谨慎而亲仁,泛爱众,学友余力,则志于文”。“作事乖张”乃谓为人处事不讲情理,偏执,处处标新立异。

乐于哗众取宠、居心不良之人,其聪明才智往往被人利用,成为作恶的工具。

六、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满招损,谦受益。”谦谦君子之道,从来得到世人赞赏。读书博学为何?通古至今,纵横捭阖,修身养性而已。越懂学问的人,越能谦虚做人。

若以博学作夸耀之本,心高自傲,咄咄逼人,则只能说尚未领略古人为学的最高境界了。


七、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即是时运不济之时。运气也是一种实力,此时应该注重加强身心修养,提高自身实力,则时机自然送上门来。

“妄求”即是乱求,孜孜以求本不属于自己的时机,反而忘了反身自求,此时即使得到了机会,也会很快失去。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妄取人财,即是不义。无功受禄,中饱私囊,顺手牵羊,都是不义之举。

妄取人财,拿来布施,美其名曰借花献佛,其实只是伪善。不如凭借自己的双手勤劳奋斗,以善心布施,如此方能心安理得。



九、不惜元气,医药无益
孟子曰:“吾善养我浩然之气。”元气,是精神丰富、正气充盈的内心状态,是人生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根源。

不惜元气的人,行的是匹夫之勇,以为自己力量无穷,却往往被各种外界力量摧折得元气大伤。元气大伤之后,寄希望于灵丹妙药救治,治得了标,但治不了本;治得了一时,治不了一世。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阴鸷,就是积阴德之意,积小善而成大功德,防小恶以免损功德。


如若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虽然屡屡行善多积阴德,也是枉然无益。达人先自达,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艰苦朴素开始。




为人处世,都知道少说话多做事才是正途。可是有时做得过头,大多适得其反。林则徐的“十无益”告诫世人:横冲直撞的做事,反而无益。

凡事三思而后行,不必急于求成。宁可少做,不可乱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