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要一个孩子能够对情绪收放自如,真的不现实。 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奢望。
因为一个人的情绪发展是一个长期地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形成。 孩子的情绪跟教养他的大人及家庭氛围息息相关。
也跟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质有关。 就拿男孩子来说,4岁的时候,体内的睾固酮会突然增加两倍。
而且睾固酮不仅是一种成长荷尔蒙,也会影响情绪和精力,使男孩精力旺盛打闹不休。 所以会变得更加好动、爱逞强、喜欢冒险及大胆的游戏。
所以,要想让一个男孩远离那些冒险及大胆的游戏,把儿子当女儿养的爸妈,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过于压制孩子了。 我家那小子,每天吃完晚饭都喜欢找我跟他打架。 那架式非常多。
自创一些招式,电视上看一些招式,然后哥哥或者伙伴们教一些招式。 还自带音效和解说。 没点力气还真扛不住。 所以,我们得先了解我们的孩子。 孩子在2-4岁进入第一个叛逆期,如同一个可怕的“小怪物”。
孩子从两岁的时候开始就会形成自我意识,这个时候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世界,去展示自己的力量。于是总是说“不”,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在你说的指令前面加个“不”字来回应。
比如:“睡觉!”“不去!”“去吃饭!”“不吃!”“叫叔叔”“不叫!”等等,有时甚至懒得回答,直接甩头就走。
而且在这个阶段,孩子有一个明显的行为就是“打”人,记得那时候小小鱼就经常动手打奶奶,因为他觉得奶奶是软柿子吧,反正打了也没事。每次我看到了会进行一个干预引导,但是过几天又犯。
后来我就觉得无法禁止孩子这样做,那就改变大人。我要我妈也适当反击,拍他几下重的。让他知道被打是很疼的,打人和拍桌子是不一样的。就这样,慢慢地改变了。
孩子非常需要表达自己。 他们表达自己的快乐,最初的时候会有很多的方式,分不清对错。
比如一个孩子高兴起来就喜欢推自己的伙伴。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喜悦。
父母要学会共情。 先肯定他的快乐的感受,而不是马上就把视线全部集中在推人这件事上。 因为很多时候,父母都会狠狠地教训孩子。
反而应该告诉孩子,高兴其实有很多的表达方式,比如唱歌,比如自己蹦跶,或者告诉父母,分享自己的心情。 而推人会伤害到伙伴,必须要改正。
儿子也是如此,他有一段时间,一高兴就抱着小伙伴亲脸。
大家都怕了他。 我告诉他,我能理解你的快乐心情。 因为你非常喜欢那个小伙伴,心情很好。
但是你可以试下握握手,或者拥抱,紧紧地抱抱就可以,但是不要去随便亲别人,因为这显得很不礼貌。 孩子的情绪世界太复杂了,我们无法一一严明。
但是记住一个原则: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的行为。 父母能做的是接纳加疏导,认识孩子的情绪发展,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帮助孩子确定正确地行为,纠正不良行为。 另外就是自身的修为。
4
如果你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那千万千万不要指望孩子能自学成才,去很好地控制情绪。
小时候父母为人处事的方式,情绪的表达无一不影响着我们性格脾性的形成。 火爆性子的父母养着火爆脾气的孩子,温和的父母养着温和的孩子。
可以说是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 被情绪化、常常发脾气的父母带大的孩子,情绪问题更多。
很多人是成年之后,自己不断地学习,修炼,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从某一个意义上说:父母的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父母需要保持着平和的态度,让孩子慢慢地去认识规则、理解规则,有一个足够的时间去让孩子学习、成长。
学会倾听,学会共情,读懂孩子。 努力做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好父母。 我们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很多…… 但这都值得,因为在育儿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的再次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