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我又想到腾讯的生活实验秀《我们15个》。 这个节目播出有200多天了,距离一年的时间已经只剩下一小半。24小时直播*200天的持续直播,愈发呈现了它的“实验”价值,很多社会万象都能在这里找到缩影。自然,也包含职场这些事儿。
200天来,在新老居民的进出交替中,同样产生了好几个老炮儿式的人物,比如喜欢讲规矩的韦泽华、对现实无计可施又想展示强势的彬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经历了对于创业的激情之后,成为了团队的核心人物,每句话、每个动作都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却渐渐由于老团队人员的离开而显得力不从心,却又不甘心进入团队的新人对自己有任何质疑;在这样的纠结状况中,你似乎能看到一个个老炮儿心中难掩的失落与茫然。
韦泽华做为一个平顶老炮儿,是一个高度自律的人,这样的人很容易成为团队人员的榜样。但随着宋鸽、高峰的离开,他内心的失落却扰乱了他的自律感和责任感,因为已经很久不用“语气助词”沟通的他说:“可以监督我、让我好好说话的那个人离开了。”
于是你会看到在荷兰居民保罗仅用了四天时间搭建了室内厕所时,他隐忍不安又不心甘地说出了那句每隔一两个月就会说的“平顶一年就是浓缩的一生。”而当二度来到平顶的郭道辉兴致勃勃做木制垃圾桶时,他会泼冷水:“费时费力费精神,还不如买一个。”
当与吕日阳讨论平顶官网时的当众怒气冲冲坚持“原则”;当吕坤鹏改建望江亭时,他又会对彬子说:“不要挑事,基本上我同意就好了。”这种情绪的高低起落中,韦泽华做为平顶居民元老,已经处在了一个必须改变自我的临界点:过去所建立的规矩还要不要坚守?面对一波波的新居民进入,新的商业机会介入,曾经的理想该如何实现?随大流还是坚持做自己,对年轻的老炮儿韦泽华而言,是一个新挑战。
彬子也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人,但在各具特色的平顶居民中,他当初激情澎湃想要开创一个新天地的热情是否还在?当他对吕坤鹏请求合作时简单干脆地拒绝说“别找我,我不参与你们的计划”时,当他希望保留炎恩的望江亭设想遭到韦泽华拒绝又当即表示“有人干活总比没人干活好”时,他的创业激情是停滞了还是在思考,他是在远离团队还是在融合团队?这些,都无从设想,因为做为一个局外参观者,我们都只看到了表面,而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会带动一系列的变化。
也许,唯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你是上一任的职场老炮儿,还是下一任的职场老炮儿,都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界风云更替,**湖人放手,新江湖人接手,传承过程中不管是正正经经接过来的,还是有意无意遗漏的,都抵不过时间的洪流,在那些缓缓的告别中,崭新的趋势总在迎面而来。
你坚守着的,始终是自己的规矩。 你是坚守还是改变,你自己决定。 你受不受尊重?你自己说了不算。 谁说了算?小炮儿们。 作者:蓝一薰 文章来源: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