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Dovemood 于 2018-9-13 11:57 编辑
观点和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如果你不能分清这两者的不同,不是在对别人的评价中伤害对方,就是在别人的评价中迷失自己。
作者:唐一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经历,上班和同事处不好关系,下班又和爱人吵架。
横亘在你面前的就是一个难题——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你看了不少文章,又花钱报了不少课程,但到头来事情依然没多少变化,要吵架的时候还是会吵,要发脾气的时候还是会发。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人际关系差,可能不仅仅是沟通技巧出了问题,最大的问题出在你的沟通思维上。
沟通思维,是人际交往中最核心的内容,它决定了你的一举一动,如果你陷入了某些思维误区,就会在里面反复打转而不自知,只能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相同的错误。
这样一来,哪怕你熟知的技巧再多,思维的缺陷,依然会把你的人际关系搞得支离破碎。
所以,今天我们来说说人际交往中最常见的3大思维误区,你读懂了这些误区,才能真正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1 误区一:把观点和事实混淆
朋友小飞最近和男朋友狠狠吵了一架。
因为男朋友有一次晚上12点才回来,说是加班,但小飞就是不信,等他一进门就骂:“你这么晚才回来,到底是去哪里鬼混了?”
两个人大吵一场,小飞找我咨询,我问她:“你怎么知道男朋友出去鬼混了?”
她想都没想就回答:“我觉得是这样的。”
我笑着回答:“你觉得的,就是事实?”
这就是把观点和事实混淆,这是人际交往中,人们最容易犯却不自知的错误。
什么是事实?
是事情的真实情况,看得见、摸得着,是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
什么是观点?
就是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受个人的认知、想法所影响。
一个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另一个是你的主观判断,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
两者根本不能混为一谈。
以小飞的说法为例:12点才回来(事实),一定是去鬼混了(观点)。
问题是,人家12点才回来,你怎么知道人家是去鬼混了?没准人家真的在加班。
或许你会问,我就不能根据他的行为,推断出事实吗?
当然可以,但前提必须是,你掌握了全面、准确的信息后,进行逻辑严密的推理。
你说人家去鬼混,起码要发现衣领有口红印之类的吧?
啥都没有,单凭一个“12点才回家”,就说别人出去鬼混了,这就只是个人主观的猜测。
既然只是猜测,那就不是事实,既然不是事实,那就有可能不是真的。
正如马克·吐温所言:“让我们陷入困境的,并不是无知,而是真相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总是习惯把观点等同于事实,只会产生两种后果:
我们觉得自己的观点就是事实,但在对方眼中,事实却是另一个版本。
双方的判断截然不同,双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就很容易引发冲突。
这样,对话就成了负面情绪的宣泄,双方就像两个拳击手,一定要把对方打倒为止。
还是小飞的例子,她后来问我:“我是不是真的有点疑神疑鬼了?”
我反问小飞:“他说你疑神疑鬼,你也觉得自己疑神疑鬼了?”
不能分清观点和事实有何不同的人,不仅会把自己的观点当真,甚至还会把对方的观点当真。
这样在日常生活中,就很容易被别人的评价所影响,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
别人觉得我们胖,我们就觉得自己胖;
别人觉得我们懒,我们也觉得自己懒;
别人觉得我们不上进,我们都得惭愧而死。
总把别人的观点当成事实,后果只有一个,就是自己的人生如风浪中的船,左摇右摆,真正掌舵的人本该是你,你却把掌控权拱手让与别人。
要记住,观点和事实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如果你不能分清这两者的不同,不是在对别人的评价中伤害对方,就是在别人的评价中迷失自己。
2 误区二: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别人的需求
朋友阿来最近和男朋友逛街,她想吃雪糕又不好意思直说,然后就问男朋友:“你想不想吃雪糕?”
谁知他男朋友张嘴就来:“我不爱吃雪糕,太甜了。”
阿来有点生气,但又不好发作,那天一直到回家,也没给男朋友好脸色。
后来她和我谈起这事,说男朋友怎么怎么不懂女人心,我一下子乐了。
“你男朋友固然有点直男,但别忘了,明明是你自己想吃雪糕,还幻想成是别人爱吃,如果别人没按照你的幻想说爱吃,你还生气了?”
类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实在太常见,不少人有自己的需求,但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承认,也不懂得如何提出自己的需求。
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他们就把这种需求幻想在别人身上,要求对方帮自己满足。
譬如:明明是自己想吃雪糕,却要反过来问对方想不想吃;
明明只是自己喜欢对方,想和对方在一起,却幻想对方也要喜欢自己,想和自己在一起;
明明是自己想要升职加薪、努力赚钱,却觉得是老板“请”我过来干活,老板不主动要求,我就不主动做事。
如果别人恰好满足了他的幻想,那自然皆大欢喜;
如果别人没有满足他的幻想,那他就会非常生气,还会因此迁怒于对方。
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不用感受“被拒绝”的滋味。
问题是,你自己的需求,终究只是你自己的需求,你把它幻想成是别人的需求,也终究不是别人的需求,别人本来就没有义务满足。
一旦你习惯把自己的需求安在别人身上,你就忘记这原本是自己的需求,如果对方满足不了,很容易就会对对方心存怨恨。
网易云有一个过万点赞的热评是这么说的:“你要搞清楚,是你喜欢对方,不是人家喜欢你,既然你动心了,主动了,就算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是你预料中的事情。”
说的是男女之间的感情事,更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原则。
你的需求,就应该自己去争取,而不是把希望寄托给别人,让别人帮你完成,别人不欠你的,也听不懂你的暗示,更没有本分去满足你的需求。
想吃雪糕,你就大胆说出来,没有人有义务去猜你想什么。
想多赚点工资,就去和老板商量:“我想工资涨20%,你看我要做到多少业绩你才答应?”
而不是什么都不做,光在那里埋怨“老板都不给我涨工资,我都没心思干活了”。
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等着别人给是永远等不到的,只要自己才是最值得信赖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