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有一个朋友吃素,她去相过几次亲,男方条件都不错,但是她全都拒绝了,因为她发现,当他们知道她吃素的时候,明显觉得她有些麻烦,因为能点的食物种类仿佛受到了限制。
她解释说,其实不必麻烦,她吃沙拉或者大拌菜都好,肉他们可以照点。但是他们却显得很受限制,大部分人觉得“吃点沙拉怎么算吃饭呢”,于是非要勉强着点出素菜来。
她后来和我说:“如果一个男人不相信我能照顾好自己,他自然不是我想要的人。我不需要男人把我当小孩子哄,也不希望他们感到自己需要为了我而牺牲什么。我理想的关系是两个人平等而自由。那些嫌我吃素带给他们麻烦的人就更不用提了,如果一个人连我对食物的选择都不尊重,他还能尊重我什么呢?”
餐桌上的关系,通常也能映射我们现实中的关系,小小的细节,就能告诉我们很多。
我们与食物的关系,反映我们与生活的关系
食物带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以及感官所需要的刺激和滋养。很多不享受食物的人,也不怎么享受生活,他们要么经常抱怨,总是感到不满足,要么对自己有很多规定,给自己定了很多任务。至少可以这样说,那些不感恩食物的人,很少感恩生活/生命。
我的朋友Jack曾是一个冷漠的工作狂,他从不在意吃什么以及怎么吃,经常边走路边啃一个三明治。他觉得任何事情都浪费时间,只有工作最重要。后来Jack生了病,事业也遭遇瓶颈(他一直单身,所以被女友甩了的情节还没有机会出现),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忽然感叹,既然人无论如何都要走,为什么要那样逼自己呢?
反正他之前攒了不少钱,也不急着回去工作,所以病好之后,他开始看书练字,花很多时间研究美食,每一口饭都要嚼40下。我们一开始都嘲笑他,还打赌说他绝对坚持不了两个礼拜。
没想到Jack真的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比原来温暖很多,平和很多,轻松很多,还会主动把朋友们请到家里做饭给大家吃。他说:“我现在觉得,能活着就很好。我珍惜每一口空气,每一粒粮食,每一份关系。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回报生命,但不是用我原先的方式。原先我只是一个机器。” 我们经常发现,那些吃饭快的人,倾向于不太有耐心。而吃饭慢的人,也不怎么容易着急。我们对待食物的节奏,通常也是我们生活节奏的缩影。
食物承载着我们的爱与记忆
食物有的时候也代表爱。很多人失恋之后就会暴饮暴食,要说缺的是食物吗?缺的其实只是爱罢了。
当我们内心里缺一些东西,就总想要用其他方式去填补。靠什么呢?靠食物。还有那些厌食的人,你发现他们拒绝吃饭,有时候其实是因为拒绝生命中的某些东西,希望能够摆脱。
那些乐于分享食物的人,也乐于与人分享其他的幸福与欢乐,因此总是能够得到更多。而那些吝啬食物的人,通常也很难慷慨地爱。
我的一个好朋友说他的太太特别好吃,感觉像是有三个胃,前菜比别人吃的都多,主菜可以点两份,而且每顿饭必吃甜点(还不胖!)。谁和她抢吃的,她就和谁急。直到有一次,他发现她把最爱吃的巧克力蛋糕分给了他一半,那时候他就确定这个女人爱他了。
食物也记载着我们的回忆。很多人离家多年之后回到原先最爱去的餐厅,发现还是儿时的味道,甚至会泪流满面。让我们泪流满面的,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物所唤醒的记忆。
同样的食物,跟所爱的人一起享用,和只剩下自己对着菜碟,是完全不同的心境。很多人靠吃东西发泄情绪,希望借此能够忘记一些想忘记的。食物不会让我们忘记,食物只会让我们记得。
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太多,它是我们的支持,我们的滋养,感恩食物,它带给我们的,是人生永恒的味道。
就像有人说过的那样:“想送你回家的人,东南西北都顺路。愿陪你吃饭的人,酸甜苦辣都爱吃。想见你的人,千山万水都能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