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27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社科院报告关注剩女:学历越高越难找相应配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6:0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11月30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在北京发布。

  30日在北京发布的一则绿皮书指出,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

  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在北京发布。

  这则绿皮书在最后一个章节中聚焦了《特别值得关注的“剩女”群体:研究生》,并指出,教育结构变化导致城镇婚姻市场失衡,更大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水平最高的女研究生群体。

报告截图

  绿皮书统计结果显示,2000~2010年,男女研究生的结婚率都在显著下降。2010年,女研究生的结婚率下降到50%以下。在25~34岁这个适婚阶段下降尤其明显。

  绿皮书分析称,高校扩招缩小了接受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差异。这个影响尤其体现在研究生阶段。在20~29岁年龄组,2010年,女性已经超过了男性。换言之,新入学的研究生,以女性为主。

  如果男性偏好受教育水平相当或略低的配偶,在35岁以上的研究生中,因男性比例更高,女性容易找到相匹配的配偶;在34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中,性别比变得对女性不利,如果匹配模式不变,则接受了研究生教育的女性,更难找到相应配偶:受教育水平提高,使她们同时面临年龄增大和候选配偶减少双重风险。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 16:0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那么,婚姻市场上不同受教育群体是怎样匹配的呢?
  绿皮书称:按照婚姻阶层假说,在正常情况下,男女都会偏好同一个阶层的异性。但是,如果男性出现了减少,则男性会娶到更多高阶层的女性。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法国的青年男子减少,高阶层的女性只好“下嫁”低阶层的男性。

报告截图

  将受教育水平作为其所处阶层的代理变量,绿皮书统计显示,2000~2005年,婚姻匹配的基本模式是丈夫的受教育水平高于或等于妻子。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中,这个偏好仍然存在,而且没有发生改变的迹象。具体为:

  2000年,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为69.2%,2005年为73.6%;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女性,其丈夫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在这两个年份分别为64.4%和65%;女研究生能嫁的丈夫最高受教育分类也是研究生,两个年份的比例分别为48.1%和48.6%。

  可见,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对丈夫的受教育程度要求没有改变:如果找不到受教育程度相当或更高的丈夫,她们可能会选择单身。反过来,男性则愿意找一个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妻子,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妻子受教育程度低于自己的比例越大。

  绿皮书指出,高校扩招改变了高等教育群体的性别比,但女性寻找配偶的模式并未变化,使她们匹配失败的风险增大。

  绿皮书进一步认为,面对女大学毕业生的增加,男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匹配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受教育程度为大专的男性,其妻子受教育程度相等或更高的比例,由38.4%上升到49%;受教育程度为本科的男性,其妻子受教育水平相等或更高的比例由30.1%上升到38.4%;男研究生的妻子为研究生的比例,也从2000年的17.3%上升到22.6%。

  绿皮书指出,婚姻市场上,5年时间在经验上不算长,但可以谨慎判断:男性已开始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自己的配偶选择,而女性对配偶的选择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这可能是“剩女”现象比“剩男”更严重的原因。(中新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