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493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职场分享] 一万小时定律不靠谱 试试巴菲特追捧的5小时原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30 19: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那些特意且能持续学习的人往往是最聪明而成功的。

由于工作表现往往是通过做了多少来衡量的,这样的标准下,很多职场人会选择在工作日最大限度的挤压时间来完成更多工作。忙起来时你可能不想耽误哪怕一秒的赚钱工夫,但事实上,在埋头苦干中快速度过每一天等于是减缓了自我提升的速度,而这又是让产能倍增的关键。

说到持续学习,近年来特别流行一万小时定律。即要成为某个领域专家,需要花1万小时。也就是说,如果每天花在某一项专业技能上的时间是4个小时,一周学习5天,成为该领域专家也至少需要10年。这对于许多想提升自我的职场人来说其实是很奢侈的,扣除工作、睡觉、通勤、吃饭洗漱、陪伴家人等时间,我们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甚至不超过2小时,因此深钻一门新技能的成功可能性并不大。

与不太靠谱的一万小时定律相比,更多成功人士日常遵循的是“富兰克林的5小时原则”,即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保留一小时给自己。

本杰明·富兰克林有许多光环与头衔,他既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政治家,又是成功的企业家;既是多产的作家,又是著名的发明家。可以说,他是许多杰出人物的生命总和。一个人究竟是怎么在一生之中做完这么多事的?

要知道在青年时期,10岁时就辍学当学徒的富兰克林,除了爱看书外并未显示出任何特殊天赋或能力。唯一特别的是,富兰克林没有把赚钱的事务塞进日程计划的每个空闲时段,相反,即使在每个工作日,他都刻意留出了一小时空白时间来学习。

比如利用这段时间来晨起读写、设定个人成长目标并跟踪结果、实践自己的想法、在早晨与晚间自我反省,甚至是与志趣相投的工匠和商人聚会。

简单来说,5小时原则的核心理念在于给自己创造一个留白空间。Empact联合创始人Michael Simmons认为,在有松弛的日程计划下,人们不再只思考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还思考想学习的目标;不只是无意识地自动做事,而是能运用刻意练习证实出的原理来持续进步;此外,经常反思也将有助于更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经验教训及吸收新想法。


国际象棋大师及武术家Josh Waitzkin会故意把一天安排得有松有紧,好让自己有留白的空间来学习、创新并且以更高的质量做事。哪怕是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商界大佬,也仍然能够坚持每天抽出一小时进行放松性学习。虽然乍看上去他们当天完成的工作变少了,从长远来看,却无疑是一笔最好的时间投资。
至于具体用这段留白的时间做什么,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尝试不同的方案。

在每天空白的时间里,你可以进行阅读、与人交谈、参与策划、上课、观察他人等活动。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Dan Gilbert每天就会花1到2小时阅读,富兰克林年轻时每周五的主要爱好就是跟一群朋友聊那些能够提升自我及对周围世界认知的话题。而作为处理信息有效途径的散步,就得到了贝多芬、史蒂夫•乔布斯、杰克·多西等成功人士的狂热追捧。

当然,你还可以利用这段空闲尝试一些有巨大潜在回报的小实践,因为无论最终成效如何,这都算得上是一个学习及测试自己想法的好机会。世界知名厨师René Redzepi就曾在测试厨房上花了很大工夫。虽然其中有一些试验失败了,但从中他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此外,很多人在白天碰到问题时,会为了继续完成待办事项清单而暂时新问题视而不见。而一天中的松弛等于给了你赶在那些小问题变大问题前就搞定它们的机会。(界面)
沙发
发表于 2016-7-31 13:4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要学会时间管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8-12 21:5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不错,可以尝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8-15 10:28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是有些道理,不过还是闻到鸡汤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