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7678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1-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婉儿妈 于 2016-4-12 22:10 编辑
暗示是一种心理作用现象。按照字面含义来解释就是不明说,用含蓄的话或者动作使人领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或者总是说些负面的话,孩子就很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通俗一些讲,也就是说:正面的夸奖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相信为人父母者都会;而恰如其分的暗示却会被我们忽视或者不经意间使用于与预期相反的方向。
案例一:暗示存在于孩子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不经意的暗示正是来自于我自己不经意间不恰当的语言引导。当时是儿子才四岁多一些,被思维绘画的启蒙所吸引,想要开始学绘画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去听了试听课。
当时我咨询所谓的思维绘画和普通的美术班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负责接待我们的老师拿出他们独有的一种画板,介绍着属于他们内部老师独特的讲课方式。我看着那个画板上一个个不同颜色的小方格,里面是拼音字母。于是随口就说了一句:“像我们家这四岁多的孩子,拼音的基础就是零,如果老师最开始讲课就要导入拼音,那么对于他来讲是不是有些难了?”当时我的语气有些绝对,也是因为在那个时候儿子的确没有接触过拼音,汉字也不认识几个。
后来老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加入拼音,以及拼音在思维绘画教学中仅仅是一种微不足道的方法,针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教法等等来打消我的疑虑。
儿子当时就在我身边默默的听着,没有具体说什么,我当时也没有太多太长远的考虑。谁知道一年半后,儿子升入幼儿园大班,老师开始讲授拼音,还算**的儿子却一直唉声叹气:“妈咪啊,拼音太难了啊!”我奇怪:“你们才刚刚开始学,怎么会难呢?”儿子仰着自己小小的脑袋,看着我说:“你忘了?那时候你在思维绘画就说拼音很难的啊!”
我恍然大悟,一个不经意间小小的表达,却给了儿子这么长远的一个不良暗示!通过我的解释,儿子明白了一年前自己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现在的自己是无法相比的,那个时候认为困难的东西,现在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儿子如释重负,而我却久久不能平息,这就是不经意间暗示的力量:如此坚韧且强大!
案例二:暗示存在于孩子学习中的日积月累。
孩子从小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总会不自觉的站在成人的立场上,顶着“爱”的光环,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给他们立下无数的规矩,对他们说了无数的“不”:不行、不能、不可以……孩子年龄越大,这些“不”就越多!当他们因为好奇、因为调皮、因为童真,违反了我们的规矩,我们就会摇头说这个孩子太淘气、这个孩子不听话、这个孩子太爱动……等等一系列的负面暗示迎面扑来,打得孩子晕头转向摸不着北,可怕的是最后居然慢慢的就承认了我们的暗示:我就是这样的孩子!熟不知,家长更希望你不是这样的孩子!
在我还做培训师的时候,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个场景:当时一位新老师因为孩子上课打闹不配合她的教学而请家长过来。孩子的妈妈谈及孩子就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愤愤模样,把孩子的一切说的很不堪,比如不爱写作业,不爱看书,爱玩游戏,爱顶嘴,不好管……其实,这位妈妈已经无形中把孩子否定的一塌糊涂。而站在旁边的老师也频频点头,和家长很有“共同语言”的感觉。这个孩子大约十岁左右,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无所谓的站在那里,偶尔翻个白眼儿给自己的妈妈。
当时我就直接走上前,对家长和老师说:“其实有时候玩游戏也是一种学习,顶嘴时孩子的脑子在飞速的运转。这些都是有利有弊的。”然后又拍了拍那个孩子的肩膀,对他说:“宝贝儿你先去班里呆一会儿,写写作业看看书。等下妈妈和老师就过去了。”孩子感激的看了我一眼,匆匆的进了教室。
这时我才对孩子的妈妈说:“您对孩子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儿对孩子进行无数的否定。否定太多,孩子也就真的被否定掉了!您看关于孩子的问题,我们完全可以私下里谈。而现在,不妨多发掘孩子的优点,给他建立足够的自信心!”老师立马也明白了我的意思,当下和家长沟通了孩子在班里的成长,肯定了孩子的成绩。虽然淘气,但是进步还是非常明显的……
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正面的影响;不良的心理暗示,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事实真的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