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34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毕业季成“烧钱季”:应给毕业生补堂消费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6-19 1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近日,一位同事谈及大学即将毕业的儿子时,一脸无奈地相告,儿子原本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是1500元,近两个月来却已向他要了近1万元,说是毕业要赠送纪念品、做毕业写真集、聚餐、外出旅游等。大学生毕业纪念搞得如此“奢华”,自然会给普通家庭增添不小的开支,对此,学校应当给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补堂“消费课”。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和新消费方式的兴起,青年学生的消费形式和纪念毕业的方式也呈现出许多新特征,但这种“新”并不能等同于奢华。如今的学生,从大学生,到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娃娃,在毕业时往往动辄出手数千甚至上万元,互赠价格不菲的纪念品,或者去高档酒店聚餐,抑或拍几千元一本的毕业写真集,似乎只有用金钱才能凸显毕业的意义,传递彼此的情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消费观、人情观的误区。

  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同学之间适当花点钱吃顿便饭,赠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品,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经济上还不独立,几乎所有开支都来自父母的支持。一旦毕业仪式“奢侈化”,就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使同学间的情谊变得庸俗。

  笔者以为,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对毕业生担负起教育引导的职责,不妨给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补上一堂“消费课”。一方面,在纪念毕业的方式上,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诸如临别赠言、合影、座谈会等形式,既富有仪式感,又不失节俭。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消费观的引导和教育,积极倡导简约、有意义的毕业方式,摒弃铺张、庸俗的方式。在让学生的毕业方式变得更有纪念意义的同时,也让“毕业季”不再成为“烧钱季”。(经济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