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作者:田八斤
林则徐说: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01 几天前,被好友邀请进了一个妈妈群,群里大部分妈妈是全职妈妈。就昨天,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掐了起来。
掐架原因是:“自己成功重要,还是陪伴孩子重要?” 职场妈妈们认为: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那样的人,言传身教也不过如此。 全职妈妈们认为: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爱,给孩子金山银上,不如给孩子完整的安全感。
刚开始全职妈妈略占优势,毕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深入人心。 后来,有职场妈妈说:“没有成功,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定你的家庭,联络你的友情,靠陪伴吗?别闹,大家都很忙啊!”
然后,群里突然安静了。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这句话用在日常生活里放之皆准;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却只相信前半部分。 前几年,芒果台《变形记》的综艺节目,就极具代表地说明了: 即使是有再多的钱,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也是失败的。
02 2014年8月,房祖名和柯震东因吸毒被抓,成为年度娱乐大事件,一时之间闹得满城风雨。 事后,有一家港媒报道,成龙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暴打房祖名,房祖名凌空飞5米。
此事被爆之前,成龙一直被当做影视界的巨擘,人设也堪称完美,自2009年开始便担任中国禁毒形象大使。
有人说,成功的父亲却养出了不成器的儿子。 更有网友疑惑,“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小房子,为何不听爸爸的话,一再突破父亲的底线?”
微博上曾有一个关于“我不是亲生”的段子: 我去接我儿子放学,等了半天没看到儿子,还以为他逃课,后来才知道他已经读中学了,我却到小学门口去接他。据说这个段子的原型是成龙和房祖名。
房祖名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他在一次访谈中说:“我的记忆里没有父亲的身影,连背影也没有。 ”
后来,成龙其实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出对儿子的内疚。
是呀,我需要你陪伴的时候,你一直说工作忙要挣更多的钱,我自顾自地长大了,你却指手画脚我的成长,嫌我不争气。你还我怎样?
0-12岁是父母陪伴教育孩子的“黄金有效期”。 因为这期间,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所不能的神,可以信赖、可以依靠、可以将一切托付。
也就是说,当孩子处于依赖和信任父母的时期,父母需要在孩子那里存储更多的爱和陪伴,当你进行管教消耗孩子对你的爱时,才不会透支。
反之,黄金时期的那些年,你疏于陪伴,基本上你就已经丧失了教育孩子的权利,你只是传说中身份意义上的父母。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等他攒够了失望对你失去信任,你才喋喋不休地现身说教,他内心的独白都是对你的怨怼和反抗,哪里还管什么道理不道理? 忙碌如杨澜,也能成为孩子钢琴学校里出勤率最高的家长之一,还能在儿子八岁之前陪着他游历了十五个国家。
为了多一点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每次出差,她都会安排儿子到机场接送。 吴尊也曾说,他可能是文莱陪孩子时间最多的爸爸。
吴尊说自从有了女儿neinei,他的日常生活便重新被规划。每天为了陪伴孩子,他将工作时间由早晨安排到上午,晚上9点哄孩子睡觉后,才安心工作。 父母都是有有效期的。
龙应台说:“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10年前来得有效了。”
03 去年,采访一位身价千万的民营企业家,席间,他对我们说:“我现在挣的钱,我儿子几辈子都花不完。”
见我们不接话茬,他悠悠地说:“我上半辈子穷怕了,绝不能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我就是要让他们守着一座金山,过像样的日子。”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据说他的孩子刚一上班,就豪车标配。 前段时间,孩子又迷上了赌博,为此还借了不少高利贷,由于无法偿还,他偷偷把自己的车卖了,企业家心痛不已。
有人曾问过一个“富二代”:“为什么沉迷赌博这类事物,不去努力创造自己的人生?” 他却说:“父母早为我打下江山,我必须‘报答’父母的一片苦心啊!”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敷衍了事的态度。
富人的孩子,衣食无忧,生活优越。 因为家里有钱、被宠溺,造成孩子好吃懒做、挥金如土、不求上进。
在他们眼里,有着父母成功的加持,自己躺着都比起跑线较低的人跑着快,努力是件“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好。 林则徐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在中国像这样的父母实在太多了。 家庭不宽裕时,以陪伴孩子的时间用来努力,待条件优渥时,又因着补偿心理,倾尽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
这种补偿心理,其实是长辈们的自我安慰。 在这个以发展和变化著称的年代,父母的成功和财富从来都不能给孩子一个安逸的未来,而是他们触底反弹的保底。 最怕父母把自己当做“全能神”,给孩子夸下海口,能养他一辈子,让孩子自己丧失了努力奋进的动力,耽于享乐。
李嘉诚虽有富豪之身,在孩子生活上却从不娇惯、奢华。 两个儿子在小的时候,很少有私家车接送;李嘉诚也常常带孩子坐电车,巴士;李氏两兄弟也常常勤工俭学,自己挣零用钱。 巴菲特的小儿子曾开口向父亲借钱,却被拒绝了。后来,彼得气愤地去银行贷了款。
他说:“在还贷的过程中,我学到的远比从父亲那里接受无息贷款多得多。现在想来,父亲的观点对极了。” 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保持足够的清醒:
我们家境好,不代表你能享福一辈子,你要多扛责任,自强自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