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文 | L先生
这几年的工作中,我观察到一个现象。
很多刚入职的应届生,能力不错,但是却总会觉得他们还是欠缺了一些东西。虽然能够很完美地执行你的指令,但进步却始终有限。
同样,不少工作了两三年的人,在经验上没什么问题,但总是显得有点“青涩”,导致你始终无法放心地把项目交给他。
究其原因,是这些人身上,存在着一些比较典型的“学生思维”。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些“学生思维”,以及如何克服它们。
一、“我只是个实习生而已”
许多带过实习生的同事,都跟我提过,他们最不乐意听到的就是“我只是个实习生啊”。
为什么呢?因为这句话意味着你给你自己设了限。
“因为我只是个实习生,所以我做好实习生应该做的事情就行了。把上级分配的任务做完,剩下的时间就是自己的。别人的工作与我无关,最好也别让我加班,反正一个月才给那么点工资。”
简而言之:拿着两千的月薪做四千的活,这不是傻么?
这样的思维模式,不能说有错,但是,如果你希望在职业上有所发展,而不是单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的话,我希望你能转变一下心态。
原因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能够升职加薪呢?不是因为我们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是因为我们在这个职位上,做出了超越这个职位本身的业绩和表现。
所以,只做好本职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它只不过说明你配得上到手的薪水而已。如果你希望有所突破,你一定要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去接触团队里面其他人的工作,去了解你工作范围之外的东西,去从更高的高度审视整个项目和环节。
如果你每天工作8小时,但是上级分配给你的任务你4个小时就搞定了,剩下4个小时里,不要无所事事、消磨时间,我希望你去找你的上级,对他说:你布置的事情我已经做好了,还有没有什么事情是我能帮忙的?有没有其他同事的工作我能够参与一下?
如果团队状态比较闲,真的没有工作可以给你,那你可以与同事交流一下,问问他们日常的工作是什么,项目的进度是什么,其他人或者其他团队在做什么……诸如此类。要多问。
相信我,没有人会反感别人向他请教问题的,包括你的上级。只要你情商合格,不要在别人特别忙的时候去问。
这样的思维其实可以推广到所有的职位。“我只是个文案”,如果你给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文案,只愿意把手头的文案写好,那你做5年、10年,你还是一个文案,做的还是一成不变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工作了很久,却一直在做基础的执行工作,有些人年纪轻轻却能带项目、带团队的原因。前者只是一直在重复已经会了的工作,后者则是在不断突破自己。
设计师、文案、运营……不同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同样一个设计,哪里要突出,设计师可能会从视觉的平衡来考虑,文案则可能从文案的联想和调性来考虑。只有多和不同岗位的人交流,把思维从“任务”上升到“项目”的高度,你为团队做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跑偏。
同样,无论任何职位,你一定要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对其他人的工作有所了解,能够进行沟通,甚至能从项目的高度进行协作、指导,这样,才有向上升迁的可能性。
二、“可我已经很努力了啊”
这是另一个极其常见的通病。
我们的教育过多地强调“努力”“勤奋”,其实到了社会,你会发现,努力很多时候并不怎么重要。这是一个结果导向的时代。大家只关注结果,并不关注你付出了什么。
读书时,我们有老师、家长层层保护,给予我们足够多的宽容,帮我们承担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但是在社会上,没有这回事。没有人会去帮我们承担,一切责任都要自己去背。没做好就是没做好,就算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没做好的事实。
这很残酷,但确实如此。所以,一定要尽早抛弃那些陈旧的思维。诸如“虽然没有成功,可是他已经很努力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样的想法不但无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成为你发展路上的障碍。你会觉得虽然事情没有做好,但好歹努力了嘛,从而心安理得。
其实一件事情,努力了却没有做好,有时还不如“不够努力”。因为前者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你的能力有问题,二是你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错的。无论哪种可能性,都比“不努力”严重得多。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你可以不用努力,而是说,你必须转变思维:从“努力完成目标”转变为“高效完成目标”。
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努力更多的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执行的过程上,高效则是把时间精力花在“挑选最佳路径”上。
很多时候,多花一点时间去思考,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和渠道来完成目标,效果会更好,花费的总时长也会更少。
相较之下,“努力”反而是最偷懒的做法。因为它往往意味着不动脑子,使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只是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而已。
其实工作过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随着负责的事务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复杂,个人的勤奋能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你必须更多依靠外力,协调各种不同的资源,学会说服、统筹和合适的分配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
简而言之,你需要做的是提高单位时间和资源的效果,而不是大量的加班。
这对于刚入职的我们,有什么启迪呢?
最简单的一点,你可以去接触大量的方法,学习大量的软件,了解不同的渠道,不需要非常精深,能够触类旁通,应用它们的特点去分步解决问题就好。比起努力和勤奋,更重要的,是要有运用工具的意识。
另外一点,是要有协调资源的意识。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统筹能力,很多时候比你自身的执行能力更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