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韩小蓓,这两年在学韩语。她们班上的同学,大部分年纪只有她的一半大,准备出国读书或者工作,而她,仅仅因为单纯的喜欢,每周风雨无阻去上课,回家还跟学生一样做功课、背单词。
她跟大部分学生最大的区别是,很多人是在有目的地被动学习,而她是在快乐地主动学习。
她说,走出校门以后,最大的幸福就是你不必总是基于目的去学什么,而是可以基于兴趣去学。
此前,她也花了两年的时间以同样的热情死磕法语。我不太明白她为什么在学一种新的语言的时候会快乐又满足,因为学语言本身是挺枯燥的事。
韩小蓓说,大概是因为真实的生活强加给我们太多无法克服的难题,因此不为考试、工作而学习的知识,反倒变成了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的、轻松的事。
人是一个矛盾体,不能太闲,闲则生变、闲极无聊,也不能凡事都为目的而活,否则很容易被目标压垮,因为无论多么努力,人也不可能实现所有的目标。
成年人在没有目标、不负责任的学习中,得到的是一种适中的、不必背负内疚感的自由。
我身边还有朋友学古琴,平时工作狂人设的她,上课的时候连手机都不开,那种全然的沉浸,让浮躁的心变得平静又踏实。
还有一个朋友在学国画。她跟我说,在学画画之前,她从不留意小区花园中的紫藤、下雨时屋檐下的雨滴,现在,她从平常的日子里,处处都能看到美。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考高分、评职称?然后呢?“实用”的学习深入人心,很多人可能在离开学校之后就不再学习了,他们也因此丧失了对这个世界探究的热情和永葆青春的能力。
离开学校后,学习是否就结束了?答案恰恰相反。真正的、愉悦身心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正如梁文道所说:“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