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11月初冬清晨6点,窗外还一片漆黑,中国传媒大学2016级摄影系常家萱便揉着眼睛下床了。她并不担心起床的动静会惊醒室友,她知道长乐会准确地在她刷完牙时下床,接下来是思琪和小慧。他们之间,早已有了这种掌控节奏的默契。
今年,根据中国传媒大学录取书上的通知,2016年8月18日至8月22日期间,全校新生可登录中传官网或关注后勤处的微信公众号,在线选择床位。中国传媒大学(以下简称“中传”)成为在京第一所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室友的高校。2012年至今,华中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推出了寝室自选系统。
与“自选”有所差别的是,今年上海大学在开学前通过网络平台,采集新生对住宿条件与室友的要求。平台中有诸如“早睡早起”“考研深造”“求职就业”等选项,学生选择后,系统自动将匹配度高的学生分至一个寝室。
有数据显示,今年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超过90%的新生参与了网上自选;中国人民大学去年也有七成以上新生完成问卷。上海大学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主管褚老师说:“去年学校试点‘个性化住宿’,一年下来,经管类的500多名新生没有一人提出要求转寝室。”可见,自选寝室在受到学生追捧的同时,切实地缓解了宿舍矛盾。而自选寝室能否长期存续,也成为高校师生关心的话题。
寝室自选的正确打开方式 率先自主定下室友的是艺术类考生。4月,当艺考录取成绩公布时,中传播音主持专业的顾再冰第一个打给艺考时结识的好姐妹肖阳。她开心地说:“我们排队候考时就认识了,没想到最后的室友是艺考时同甘共苦的小姐妹!”今年,这些通过艺考的幸运儿们可以自选室友,与早已彼此相熟的同学共度4年时光。 而没见过面的新生们,则是通过网络在暑假就形成一个个小团体。有新生在学校贴吧发布个人信息,广征室友。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贴吧发布过“找室友集合贴”:“本人电气专业,寻4人房室友,个人偏好篮球和dota,没爆脾气的来!”“设计学,寻室友,不吸烟。”8月18日清晨,4000多名中传新生一起涌入官网,几分钟后,宿舍几乎被“一抢而光”。
也有很多新生在新生群、班级“水群”里确定了室友。华科新生于淏回忆,开学前的一天,他正和几个同班的男生在班级群互侃,一位大三迎新志愿者介绍某寝室向阳且远离厕所,几人立刻决定一起住进这个寝室。
新生们选择室友的第一要件是性格相投,有共同话题。中传摄影系新生宫洺说:“我和室友在QQ上聊得很开心,我相信人与人之间气场的吸引。”华科大新生吕义表示,短暂的聊天并不能完全了解一个人,但第一感觉相处起来舒服,就足够了。
对于室友“硬件”的要求则往往来自新生爸妈的建议:同居一室,室友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专业意向、不良习惯,等等,老妈会问个仔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学生文刀笑说:“我爸妈还建议我跟成绩优异、想当学生干部的人做室友。”
生活习惯、专业选择、脾气相投的确是选择寝室的重要条件。共度4年的空间,需要从一开始就给人以接纳感和信心,而自主的人性化选择无疑使新生对即将展开的集体生活充满期待。
寝室生存的多样性 楼道里回荡着韩剧《请回答,1988》的怀旧主题曲,中传大一新生南音一推开门,便看到3个女生窝在一台iPad前。“你回来啦,快过来看!”“真是怀念,这个场景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哈哈是啊,我特别喜欢这个女主角。”当初自选室友以“聊得来”为标准,现在每一天都插科打诨得很幸福。
“我是多么幸运,在大学有这么一群‘聊得来’的人。我们有共同语言,共同的专业和梦想。即使有的时候看法不一致,也能在争论中擦出火花。”摄影系的顾里说。
前几日的寝室卧谈会,寝室4人因讨论谁会得诺奖而争得面红耳赤。顾里更爱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而室友更喜欢村上春树。几个人几乎吵起来。而顾里觉得,即便争得今夜无眠,总好过互不理睬的冷漠。
顾里高中闺蜜的寝室是学校分配的,几个人的关系总是时而好,时而恼,阴晴不定。每当从教室回到寝室,其他3个人总是戴着耳机沉迷在自己电脑屏幕的小世界里,或拉上床帘,假装对外面的动静充耳不闻。“闺蜜说,她们宿舍经常是人员齐备,却不交一语,这种安静到冷漠的感觉简直令人窒息……”
“如果有一个敞开心扉,接纳彼此的寝室,就能给人以温暖的力量。虽说宿舍里的事都是生活小事,但人的感受就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构成的。” 华中科技大学法医专业班长于淏说,“寝室同学相处好了,对一个人的心理建设以及班级建设都有积极意义。”
自选寝室后,他和室友相处十分融洽,每次轮到他们寝室4人课后打扫实验室,都是晚上10点多了。因为关系好,班里有十几个男生都陪着他们一起干,然后一起推着自行车散步回到寝室,感觉特别温暖而愉悦。
当然,不是所有的“自选”都会笑到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有同学发现,日常零碎生活磨出来的室友,并非当初那么合适的“彼此”。医学专业的小颖发现,在一次自习中,室友故意侧着身子,遮住习题,好像怕她看到答案。而一次讲座邀约,室友因没空而婉拒,却和别的同学一起去逛街了。“也许是我过于敏感,但就是这些小事,让我一直无法对室友敞开心扉”。
有时,自选寝室易失去集体的多样性。选择老乡,却无法品尝五湖四海的融合百味。“很羡慕我的一个朋友,她的室友来自四川、安徽、新疆、湖北,‘十一’长假的时候和室友一起回了故乡,两人夜爬黄山,看到了日出时的云海”。
但如果时光倒流,让自选寝室的学生重新选择,受访新生无一例外,还是选择后者。“即便自选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但分配也不能保证遇到对的人。”小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