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听而不闻 于 2017-1-12 14:18 编辑
关于考研,小编想说,很多人都能讲出选择考研之路的不容易。现在考研结束了,小编觉得是时候奉上一碗毒鸡汤了:考研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如果是因为怕工作,那就很不可取喽~
文/张又德
考研与高考的关注度,可谓冰火两重天。每年6月的高考季,热度可与酷夏争高下,但每年冬天的考研季则备受媒体冷落。2017年度考研的笔试已于2016年12月底结束。关于考研,大家可能听过几个零散消息,如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入学考题出错,好在算所有考生都做对了;中国地质大学考研发错试卷要补考,此外大概就没其他了。
但关注度低并不意味着考研上研不重要。选择决定命运。人一辈子面临的重大选择节点,往往一只手数得过来,很少超过两只手:出生在什么地方,去哪座城市上什么学校,去哪个单位上班,跟谁结婚……考研即使没有高考重要,也是相当重要的。当大学生涯过半之时,你将不得不考虑并决断:毕业后是工作、上研,还是出国深造?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或有不同的选择。不过,从宏观上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把宝押在了考研上。据统计,2017年考研报考人数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01万人,较2016年增加24万人。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免试保研的。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有一部分学子发现,选择继续深造是最符合自我利益的,这或者是凭直觉轻松选择的结果,或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无可厚非。
其一,总有一些学子对学术科研有异乎寻常的兴趣与天赋,立志以学术为业,不进一步深**而可惜了。但是,似乎没有道理认为,考研人数连年增加是因为这类学子在连年增加。
其二,选择继续深造可以看成购买了一个看涨期权。支付的期权费是两三年研究生学习的学费及放弃的工作收入。如果(预期)研究生毕业后高过大学生毕业后的收入要超过这个期权费,选择继续深造就是一项明智的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有学子选择继续深造是出于“洗学历”的需求。本科学校不好,通过考研后出国深造获得一个更好的学校背景,然后在就业市场上的优势就大大提升了。这是非常合算的投资,早已成行成市了。颇有一些学校是著名的考研专业户,给一流名校输送了大量研究生生源。高考发挥不佳,考研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一次补考的机会。
其次,也有一部分学子选择考研,并非出于对学术的兴趣,也并非相信读研之后自己的收入增加会高过成本,只是对工作与走上社会本身充满恐惧感,只是想把自己人生的重大选择推迟到两三年之后。这是“拖延症”在人生重大选择上的体现。这就有问题了。
从收益角度看,并非所有的研都值得读。有些研有读的价值,或者能给你带来专业知识技能的显著提升,或者能让你在就业市场赢得更大更显著的优势。有些研很可能没有读的价值,只不过让你又混过两三年,到就业市场,你未必比本科生有竞争力。甚或,用人单位在同等条件下更心水本科生,因为大家都是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的,本科生的脑子往往还没有那么固化,心态上也能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可塑性与适应性可能会更强一些。
从成本角度看,读研的隐性成本被远远低估了。除了学费及放弃的工作收入之外,读研还有其他被忽视的成本。大学是另外一个天地,有所谓“象牙塔”之说,这其实是“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美称。在学校待久了,可能会变得越来越清高,渐渐失去现实感。读研后,许多学子会觉得自己懂了好多,是知识分子了,众人皆醉我独醒,该为生民立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