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925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你的第一反应,直接决定了孩子的一辈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4: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月落海角 于 2018-11-15 14:33 编辑


文 | 水色模样


前几天到幼儿园接孩子,在门口看到了这一幕:
一个小女孩从柜子里拿外套的时候,从里面掉下来一个精致的小玩偶。孩子妈妈捡了起来,问孩子:“这是哪来的?”小女孩慌忙摇头说不知道。


妈妈瞬间变了脸,大声呵斥孩子说:
“从你柜子里掉出来的你不知道?说,是不是你拿了别人的?我怎么说来着,不能拿别人东西,你怎么就学坏不学好呢?”


小女孩把书包往地上一扔,大声哭起来:“我没有!”

妈妈正挥起手准备打孩子,一位老师走了过来,看了看妈妈手里的玩偶,又拿过去仔细端详了一下,说:
“倩倩妈妈,你错怪倩倩了。这个玩偶是另外一个小朋友的,今天她上课拿出来玩,我就让她自己拿去书包柜收起来,肯定是那个孩子不小心放错了。”


那位妈妈尴尬地笑了一下:“是这样啊?我还以为她毛病又犯了,小时候拿过朋友家东西,那次可丢脸了。没有就好。”

说完,走过去拉孩子:“没事了,回家吧。”
孩子挣开了妈妈的手,默默跟在后面走,眼眶里满是委屈的泪水,让人心疼。



事实上,很多孩子包括我们自己,都有过被冤枉的经历,也有很多父母像那位妈妈一样,认为这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即使冤枉了孩子,哄哄就过去了,自己不计较,也认为孩子不会放在心上。


可是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绝不会把冤枉孩子当成一件小事,以为“哄哄就过去了”。
在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里,被冤枉,意味着被全盘否定。那种痛,有可能一生都难以磨灭。


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残障教育家海伦•凯勒,她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曾经激励了很多人。
海伦12岁那年写了一篇题为《霜王》的短篇小说,那是她学会说话以后写出来的第一个故事。


于是她把它寄给了最敬爱的老师——安那诺斯先生作为礼物。安那诺斯先生非常喜欢这篇小说,把它刊登在了校刊上。

但是很快,有人发现这篇小说和一位知名作家的作品非常相似,因此认定她是抄袭。

最初,安那诺斯先生选择相信她。可是随着责备的声音和谣言越来越多,海伦被老师们进行了“审判”,由于她无法为自己作出有力的辩解,连安那诺斯先生也选择了沉默,所有人都认为她欺骗了他们。

海伦跌入了绝望的深渊。
虽然最后这件事不了了之,海伦也凭着自己的意志和信念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可是对于坚韧不拔的海伦来说,这仍是她人生中的一场灾难。




40年后,她把这件往事写进了《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这本书中,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没有任何一件是小事。孩子是一张纯净洁白的纸,任何污点都有可能毁坏他人生的蓝图。


别人留下的污点,父母可以代为抹去,可是作为孩子的守护者,父母更不能亲手给孩子留下污点。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认为父母做过最伤害你的事情是什么?
最高赞的回答是:“被父母冤枉”。


很多人都说,那是一种很绝望的感觉,像掉进了地狱里,无力反抗。更脆弱一点的孩子,甚至想要自杀。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的最后一道防线,当他受到侵害的时候,他需要的是一个强有力的臂膀,扶持他、给他力量,对他说:“孩子别怕,我相信你。”

如果连这一道防线都没有了,他的天就塌了。
父母是孩子的天,任何情况下,请和你的孩子站在一起,对了给他一句肯定,错了和他一起面对。千万不要让孩子在绝望中,活成一座孤岛。


心理学认为,信任的心理机制对儿童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鼓励作用,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得不到父母信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犹如茫茫大海中航行的小船,突然失去了指引和照明的灯塔,孤独地找不到方向。


相反,在父母的爱和信任中长大的孩子,更能自信勇敢地敞开怀抱去探索世界,拥有抵挡压力和挫折的底气。

演员马伊琍曾在一期《朗读者》中分享过她和父亲的故事:
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到老师办公室领取学生手册,打开却看到女儿的“思想品德”一门课上赫然写着“差”。


父亲问老师怎么回事,老师说马伊琍“和多个男生有早恋”,父亲很平静地让老师把男生的名字写下来,老师写了一个,父亲又问:“不是多个吗?”

老师当时就生气了,父亲继续说:“老师我不跟你说了,我女儿我最了解她,我还是找校长说吧。”

马伊琍当时就哭了,不仅是委屈,更是为父亲对自己的信任而感动地哭。从那以后她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得更好,让父母更加信任自己。

长大后的马伊琍,自强自信,爱己爱人,活得洒脱大气。

在孩子的世界里,逻辑就是这么简单:我爱,因为我被爱;我相信,因为我被信任。因为有了父母的坚强后盾,面对挑衅也底气十足。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4:33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智齿》里,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很深:
女孩梁新被几个同学合伙陷害,冤枉她偷钱。老师把她叫到办公室,让她好好交待。她却对老师说:“我要给我父母打电话。”


老师愣住了,因为她第一次遇到不怕老师向家长告状,反而主动要求通知父母的学生。
因为梁新知道,父母信任自己,所以在遇到任何的质疑和困难,她都无条件地相信,父母一定能够给自己解决问题、伸张正义。


信任是一条风筝线,把父母和孩子紧紧地连在一起,孩子敢于翱翔,是因为知道线的那头永远有给他托底的人。
如果说孩子是一株幼苗,父母的爱和信任就是包裹根须的土壤,给予他充足的养分,让他茁壮成长,有枝可栖。


真正的信任,不是因为孩子做对了我们相信他,而是所有人都说他错了,我们依然无条件地接纳他相信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当孩子面临“信任危机”的时候,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点:


  • 护孩子安全

如果发现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有受伤的风险,先保护孩子。任何时候,安全都比真相更重要。


  • 收起那些“我以为”,多说一些“我相信”

耳听为虚,眼见不一定为实,切不可先入为主,认定孩子有错。


  • 听孩子辩驳

抛掉那些想当然,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逼孩子承认所谓的“错误”,让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


  • 向孩子道歉

发现错怪了孩子,不要“一笑而过”,及时向孩子道歉,解释你误会的原因,让孩子知道,爱也许会有瑕疵,但永远不会缺席。


  • 如果孩子遭受别人的质疑和指责,第一时间站在孩子身边

了解来龙去脉,在安全的前提下,勇于替孩子“讨回公道”。


  • 教孩子宽容

告诉孩子,一生很长,我们都难免有被冤枉的时候,假如结果无法尽如人意,要学会正确面对,放下怨恨就是放过自己。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
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


信任,是父母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更容易被命运宠爱。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也无法替他遮挡所有的风雨,但是我们能做到,稳稳地站在他们身后,当他需要时,一回头就能看见。

因为相信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成为他最大的“靠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