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832
- 经验
- 点
- 威望
- 点
- 金钱
- 两
- 魅力
- 点
- 金币
- 元
- 性别
- 保密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2-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23 12:4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本帖最后由 冬咚 于 2015-10-26 09:54 编辑
怎样进行刻意阅读练习?
进行刻意阅读练习有两个关键,一个是阅读材料的选取,另外一个是阅读理解技能的培养。
先说阅读材料。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三个圆形区域:最内一层是“舒适区”,里面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长期待在这个区域很难取得进步;最外一层是“恐慌区”,这个区域里面的技能难度远超我们现有能力,会让人产生挫折,焦虑等情绪,也会对进步产生阻碍。最中间的则是“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
关于阅读材料的选取我们可以参考“学习区”的概念:即:选取那些对你有难度但又可以通过一定练习驾驭的材料。比如你觉得雅思的阅读有挑战性,那么可以去找雅思阅读的题源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等到能够驾驭雅思阅读文章,再去找难度更高的文章进行训练。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适合自己的“学习区”材料并不相同,这个需要学习者本身去尝试挑选。但有一个基本的建议是:阅读训练材料以新闻报刊为主。为什么?因为报刊文章篇幅较短,而且信息量大,逻辑性强,非常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而理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你可能会注意到,试卷上的阅读板块叫“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而不叫“阅读”,这其实揭示了一个道理:阅读过程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叫“阅读(信息输入)”,一个叫“理解(信息处理)”。而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到了“阅读”,并没有去训练“理解”能力。
网上关于快速阅读的技巧多如牛毛,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技巧来让你“读”得更快,比如阅读时控制光线和环境,用手指或者笔辅助视线定位。但相信我,这些并没有什么用,它们关注的只是“信息输入速度”的问题,而“理解过程”如果跟不上,读得再快也毫无用处。最关键的,是要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
比如这句话:
你读懂了吗?是读了一遍就懂还是来回读了很多遍才弄懂的?
决定阅读能力的,并不是“读得多快”,而是“理解得多快”。
所以刻意阅读练习的关键其实是培养理解能力。一般来说,制约阅读理解能力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词汇量
2.语法句法基础
3.背景知识
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基石。请不要相信那些“几千词汇量就够用”的鬼话,那是欧美国家文盲水平,读不懂外刊和原版书的。受过良好教育的英文母语人士词汇量一般都在20000以上,如果你要像他们一样流畅读懂各种外刊,词汇量最好也不要低于这个值。关于词汇量提升,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阅读。
语法句法基础对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也有很大影响,最常见的是各种长难句,如果你句法基础不好的话,理解起来会非常吃力。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哪里基础不好就补哪里——语法句法知识也就那么多,一本教材认真看完也就几个星期的事情,但对理解能力的提升却是显而易见的。
背景知识这一点经常被人忽略,但它对理解文章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你对英国的政党制度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经济学人上的这篇文章关于英国工党选举的那些事估计会看不懂,尽管你知道每一个单词每一个短语的意思。
对于背景知识,建议在读文章的时候慢慢积累,不懂的就上网查,多读读像《经济学人》这些的外刊,文章信息量非常大,往往涉及到很多背景知识,如果能坚持读下来并弄懂每一篇文章,你的收获将会非常大。
除了上面这几个基本要点之外,做理解能力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文章的逻辑。
什么叫文章的逻辑? 我想起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
其实这个段子从侧面揭示了一个事实: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通过一定的逻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对于人脑来说,理解并记忆一段有逻辑关系的信息要比记住一段无意义的话容易太多。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轻易记住一堆杂乱无章的扑克牌的顺序?因为他们可能采用了一种叫“讲故事”的方法,比如将扑克牌“A”类比为一把剑,“1”是一根竹竿,“2”是一只鸭子...然后将扑克牌的顺序转换为由这些形象组成的一个故事,通过这个过程将一张张孤立的扑克牌转化为一个有逻辑的故事,而有逻辑性的东西最容易被记忆和理解。
在阅读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你在做阅读时每个句子好像都读懂了,但做题时又想不起文章在说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你读的并不是整篇文章,而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和句子。而孤立的信息是最难被记住的。
每一个句子都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句子都有存在的理由。阅读的时候,对于看到的每一个段落、句子、短语甚至每一个单词,都应该多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有什么目的?句子与句子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读文章,不仅仅要认识单词,还要搞清楚文章的结构、写作意图和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训练理解能力。
培养理解能力也并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训练中,实际上,听力训练过程也能提升理解能力。
推荐一款听力训练材料:60-Second Science ,它是由 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出品的科学趣味英语广播,每条长度1到2分钟不等,内容非常有意,同时,它的风格与托福听力考试非常像。60-Second Science 最大的特点是:语速快,语速有多快呢?下面这段录音一共有150秒,但总词汇数是402个,也就是说,每秒有2.68个单词——这个语速相信比很多人的阅读理解速度还快。
2:3160-Second Science来自经济学人赏析2:3160-Second Science来自英语
这些的特点也让60-Second Science 成为一款优秀的理解能力训练材料。如果你能基本无障碍听懂科学美国人60秒,那么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基本上就没什么问题了。
60-Second Science 每期的音频和文本都可以在科学美国人的官网上免费下载,网址是:www.scientificamerican.com/podcast/60-second-science/,有一定词汇量基础的同学可以考虑将其作为训练材料。
结语
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获得。除了足够的阅读量积累之外,还要保持刻意练习的习惯——跳出阅读的舒适区,去挑战有难度的材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词汇语法基本功,并有意识地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这并不是一个让人轻松愉快的过程,刻意练习一点都不轻松,因为你在不断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的东西,但只要你能够坚持下去,你将会蜕变进化,收获强大的阅读理解能力,无障碍阅读英文也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