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我数到3…
有个妈妈跟我抱怨:真希望孩子身上有个开关,一按就不哭,不闹,不讨人烦。
那只能是机器人,可不是我们精力充沛、鲜活烂漫的孩子。
孩子一生的幸福都源于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建立的前提就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表现得好,笑脸相迎;
表现糟糕,冷若冰霜。
孩子就会产生恐慌:
我乖,才能得到爱;
不乖,就会被抛弃。
恐慌会严重破坏安全感。
著名心理专家马歇尔·卢森堡说: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我们希望孩子满载本领,展翅高飞,很多时候又在无意识中用这些口头禅奚落他、打击他、挫败他。天底下,真是没有比父母更矛盾的了。
知乎上有人问:被父母骂得想自杀是种什么体验?
有个回答:在我伤心难过得哭到虚脱的时候,父母却看着我说:发什么神经。
心里的绝望,难以想象。
据某项调查,4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一个名为《语言暴力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让人看得心惊。
6名在看守所的少年犯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我爸妈在我12岁时离婚了,我妈每天骂我,经常让我去死。
说我没用,说我是个废物。
从来都没夸过我,骂我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
让他们感觉伤害最深的话是:
猪脑子、废物;
就知道吃、丢人、是人都比你强;
怎么不去死!
最后,他们把这些语言变成了犯罪的武器:枪,斧子,水果刀……
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犯罪的重要原因。
短片简单的总结,让人深省。
被不停羞辱、否定、讽刺、挖苦、蔑视的孩子,内心都有一个大窟窿,盛放着破败不堪的灵魂,胁迫他们用偏激的方式发泄创伤和屈辱。
科学家们发现,应激语言伤害会让发育中的大脑发生部分永久性的改变,身体是有记忆的。
那些负面情绪和记忆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更大。
教育家颜元曾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这些孩子爱听的口头禅,父母们不妨多说说:
✎ 正面鼓励
- 相信自己,你没问题的!
- 试一试,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
- 多做几次,会越来越好的!
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也更能培养乐观、积极、向上、自信的个性。
✎ 给予尊重
- 你既然想好了,爸爸妈妈支持你!
- 爸妈尊重你。
- 我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
孩子越大越不想被掌控,给予尊重,适当放手,不失为一种与时俱进的育儿智慧。
✎ 感同身受
- 这次没考好,你心里也不舒服吧?
- 我知道你的感觉,它叫失望,我也经历过。
- 如果难过,那就哭一会儿吧。
多去感知孩子的处境、情绪和情感,给予共情,能让亲子之间的连接更紧密。
✎ 给予选择和决定权
当孩子不想遵从父母的决定,给出几个选择可能避免沟通上的僵持。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塑造,目标永远不是完美,而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在电影《垫底辣妹》里,面对成绩差、自卑又想自暴自弃的女儿,妈妈的支持让人感动:
我希望孩子们可以茁壮成长,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与全世界为敌,我也要站在她这一边。
在妈妈和老师的鼓励下,女儿完美逆袭。
从小被爱,就是一辈子的铠甲。
父母的态度里,真的藏着孩子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