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77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教子有方] 孩子不乖,其实也挺好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21: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乖乖的孩子才是最好的,他们不吵,不闹,不反抗,总是很懂事的样子,这样的孩子真的好吗?


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不要打架,别人欺负你你可以告诉老师,告诉家长,玩妈的上一篇文章不知道大家看了没有,那个被欺负的孩子,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只是单纯的等着妈妈来解救他,可是结果呢?


下面这篇文章,推荐给还在一心想养一个乖宝宝的家长们,其实有时候孩子不乖,也没有错。



作者:释玖

儿子从小独立又懂事,是大家眼里公认的乖孩子。作为妈妈的我非常自豪,逢人就夸奖他。
上周五,我提前下班去幼儿园接儿子,孩子们刚好在自由活动,我就在外面微笑地看着。


儿子正专心摆弄着自己最爱的恐龙玩具,突然,一个小男孩跑了过来,一把将玩具抢了过去。
只见儿子又委屈又生气,却只站在旁边看着小男孩玩,等男孩玩腻了丢在一边,他才小心翼翼地捡起来。


可是,那个小男孩看到儿子拿起了恐龙玩具,又跑过来抢,还挠破了他的胳膊。


儿子赶紧把玩具「还给」小男孩,还一直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我不跟你抢了。」
说完悻悻地坐到了一边。




我憋着一肚子气,放学时候问他:「那个男孩抢了你的玩具,还打了你,你为什么不反抗反而跟他道歉?」
儿子却说:「因为妈妈说过,做懂事、大度的乖孩子才会被大家喜欢啊,我想大家都喜欢我。」


听到这话,我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想到一直教孩子要懂事,要谦让,竟让他受这么大委屈。
当「懂事」变成了自我压抑,一味地迁就讨好,就容易失去自我,养成 「讨好型人格」。


我发誓,以后再也不要求孩子「懂事」了。




1
卑微讨好,换不来知己好友

从小缺爱的孩子,对赞赏的渴求比一般人强很多倍,很容易因为别人一点点的友好而委曲求全,渐渐成了看似朋友多,实则孤独卑微的人。


小时候,我父母在外经商,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而我又比较内向,身边没什么朋友。
为了得到同学喜欢,我经常把零食分给同学,他们挑剩下的才留给自己。还曾因为帮几个同学赶寒假作业,熬夜到凌晨2点,直流鼻血。




但周末出去玩,她们还是不会叫上我。那是我做过最傻的事。
于是我懂了,卑微换不来喜欢,别人对你微笑,不一定代表会和你交朋友。


真正欣赏你的人,喜欢的永远是你独特而自信的样子,而不是故作谦卑和讨喜。


2
讨好型人格,是工作中的「便利贴」

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里说:讨好型人格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


因为内在价值感低,他们需要仰赖别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会竭尽全力成为别人嘴里的「好人」。
朋友微微每天风雨无阻提早半小时到公司,为大家整理桌面,刚开始大家还会不好意思,后来习惯了,便开始主动找她帮忙,微微从来不拒绝。


久而久之,大家丢给微微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琐碎,她经常一个人加班到十点以后。


有时候微微很累,想早点回家,可是对方一夸她是个「大好人」,或者皱眉头抱怨,她就不敢拒绝了,害怕自己被大家排斥。


可公司裁员的时候,微微却首当其冲。




总有些人像微微一样,认为讨好领导同事,升职加薪就指日可待,事实却恰恰相反。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研究分析,职场中「老好人」的工资比「有个性」 的员工要低18%。


工作中随处讨好他人,并为此不断放弃原则的人,就像一张便利贴,召之即来随手可弃,不仅得不到赞扬,反而会被轻视,因为可有可无。


3
婚姻里,越讨好,越廉价

《命中注定我爱你》里的女主陈欣怡就是讨好型人格。
她从小害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努力讨好周围人,只要别人给她一点微笑,她就喜欢上了别人。
曾为了花心男友负债20万,还怀了一个孩子。为了留住男友,她甘愿付出一切。




爱情讲究的是真心相对、势均力敌,一味讨好只会让原本浓郁的爱显得廉价而累赘。
去年,一个「亲妈带着女儿跳楼」的新闻轰动朋友圈。


女儿一句「妈妈你别拽我,我自己跳」,狠狠戳痛了大家的心。


这位妈妈月收入过万,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而她的丈夫不仅没钱、没工作、没车、没房,还婚内出轨。
为了挽回这样一个男人,她居然用「带着女儿跳楼」来威胁。


心痛的同时,真心为她感到不值。




讨好型人格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对自己的全部价值和情绪,都建立在别人的评价中。
即使自己非常优秀,依然需要别人的不断认可,才能感到存在的意义。


一旦别人的肯定中断就会瞬间崩塌,像被世界遗弃。所以即使对方渣如粪土,她也「不依不饶」。
岂不知,两性关系中,越是卑微讨好,就越是不被当回事。


4
当你爱自己,全世界都会爱你

姐姐从小就是大人眼里「不听话」的淘气包,但却最让我羡慕,因为她幸福地成为了她自己。
姐姐和姐夫的性格天差地别,她喜动,姐夫喜静,但两人结婚5年多依旧如胶似漆。




姐姐喜欢将衣服叠在一起,姐夫总是默默按四季分开放;
她出门总是丢三落四,能来回折腾七八趟,姐夫就微笑等待;
她讨厌油烟却偏偏是个大馋猫,姐夫就学了十八般厨艺,尽心做一个家庭煮男。


姐夫以前是家里的霸道总裁,如今却成了宠妻狂魔。


姐姐喜欢在家里大声唱歌,尽情跳舞,每年坚持独自出门旅行一次,对姐夫提出的要求能接受的就同意,不能接受的可以大胆表达,有商有量,绝不委屈自己。


老妈曾经劝姐姐懂事点,嫁个好老公不容易,姐夫却说:「不,我喜欢的就是她本来的模样,而不是戴着懂事面具的她。」




《无声告白》说: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当你成为自己,不再讨好,学会独立,就会发现全世界都会来爱你。


不卑微的爱情,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
不委屈地工作,才能赢得领导的信任。
不谄媚地交友,才能赢得知己的欣赏。


生活永远只为「真实的你」让道,不为讨好者开门。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0-8 21:16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5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父母欠他一份爱

美国教育专家米基·法恩说:讨好型人格来源于童年创伤,即父母从来没有或极少给过孩子「无条件的爱」。


当父母给爱附加条件的时候,就是在暗示孩子价值感来源于他人的评判,孩子就会努力讨好。


无条件的爱才是孩子最好的力量,最温暖的港湾。
多对孩子说:「我爱你,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在你身边,陪你一同成长。」





1. 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需要和权利。用提问让孩子参与自己事情的决定,建立孩子表达自我的自信。
比如,询问孩子:今天穿什么衣服?想吃什么早点?玩什么游戏?


2. 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
简·尼尔森说: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


引导孩子多关注自身,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自我确认感、自我满足感,自然而然赢得别人的关注和赞美。





3. 不要当孩子的面争吵
父母就是孩子的家,如果一个家总是爆发争吵,孩子就会散失安全感,担心「家」随时崩塌。
为了稳固赖以生存的「家」,孩子会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故作懂事,讨好父母,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价值感低、不自信的讨好型人格。


4. 允许孩子犯错
讨好的本质是害怕,害怕不被爱,害怕被抛弃。
当孩子犯错,如果一味指责、辱骂,会让孩子恐惧焦虑,担心自己不被爱。而包容鼓励,才能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相信,父母是无条件爱着他的。


比如,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洒在沙发上,请抱抱孩子,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我小时候也常犯这样的错,我们一起用毛巾把它擦干净吧!」





我曾吃过「懂事」的亏,明白「讨好」的苦。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别再逼孩子过分「懂事」。尽量给予孩子足够的无条件的爱,帮助孩子建立独立人格,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