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强迫自己或别人坐在那里埋头苦干就能有生产率吗,这种看法还停留在生产线上工人的标准,这种情况下我“专注”1小时都嫌多。你以为我看手机是浪费时间吗,要知道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他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思考中。
你无法区分他是在上班还是下班,我在手机上无论是与他人在微信微博上交流、还是刷知乎刷豆瓣刷网页,都可能是在有意无意地了解信息、获取灵感,“功力必不唐捐”,可能我眼下或者后续的工作刚好就用到了这些灵感,而这些东西是我坐在座位上冥思苦想几个小时也得不到的,你能否认他们的价值吗?
第四幕:企业价值观都是对的吗?
老炮儿:
可是我们公司的文化里面说了要专注工作……
Luke:
好吧,又说到企业价值观了,很多人觉得企业价值观就是洗脑,我其实觉得不然。比如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其实是不用洗脑的,因为那是普世价值,大家用理性思考一下就能接受,比如Netflix说我们只要成年人,比如Google说的使命感驱动。你会有一种“艾玛,可不就是这么回事”或者“欧巴,这样好啊我多喜欢啊”这样的感觉。
但一些本身不合理的价值观,比如你要求一个员工明明没有灵感还必须坐在工位上死盯着电脑,这种价值观你洗脑也没用,因为第一大家不接受,第二不会对企业的价值创造产生作用,只不过是让老板和领导觉得爽而已。
树立价值观的核心不是要让老板爽啊,是为了把人有效聚合起来让组织产生的价值最大化啊,如果达到了这个目标,就算是让老板觉得难受了,那又怎么样呢。比如在一个**乱政的国家,他的老百姓看到任何新闻都觉得像是移民广告;而如果我在一个只让老板爽的公司,我受到的任何培训,都觉得像是别人公司的招聘广告;比如美女嫁了一个成天只让自己爽的老公,隔壁老王……
第五幕:90后不能吃苦吗?
老炮儿:
你还想得真多,我工作这么多年,就想着是好好工作赚钱养家,吃点苦也没什么,妥协一点也没什么,没办法,要养活自己和家人啊。哪知道到你们这一代,物质条件丰富了,没有生存压力了,什么想法都出来了。
Luke:
你真觉得我不能吃苦吗?上次搞一个在线的活动,我天天忙到晚上十一点多,还熬了一次通宵,我有半句怨言吗?没有啊,因为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意义,对公司和行业都是一次创新,影响面很大,我能学到很多东西,所以我心甘情愿多忙一点只为了把事情做到最好。
是的,我们可能生存压力没有你们当初的大,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动力,我们的动力甚至更高层,我们想学习想发展,我们还想创造未来改变世界,你们当年想过要改变世界吗?
马斯洛的底层需求被满足了,自然还会有更高层的需求想要去追求,所以你们抱怨无法管理90后,只是因为你们习惯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而不知道去提升自己的姿势水平。伟大和安逸难以共存,但要知道,安逸的对立面是伟大,而不是为生存而奔波。
也是因为物质条件的丰富,对90后来说,职场更多是一种体验,而不是一个应酬,你没看到Airbnb已经把“人力资源部”改成“员工体验中心”了吗。在体验这个层次上,我们需要的是更多层次、更丰富的感受,而不仅仅是“工作-糊口”这种最简单的反馈连接。
你看到有些90后做了产品又去做运营,做了市场又做HR,你以为他们是心态浮躁吗?不是,他们是在增加自己多元化的职场体验,你想想,如果我能用产品的心态做运营,把产品和运营的方法代入HR,这个岗位的思维框架和做事方法是不是和原来不一样了呢,上次我们公司的HR为他们新的福利政策开产品发布会,而不仅仅是一纸发文,这种形式大家不就很喜欢吗,这就是跨界的效果,因为在跨界的节点上,才会产生结构洞,才有新的东西诞生。
日本为什么创新现在赶不上美国,就是因为日本喜欢搞终生雇佣制,喜欢提什么一辈子做好一个岗位,看起来这么多人是变成了熟练工,但实际上你的思维框架已经变成了定势,你只不过是一个高级一点的机器人而已,很难再有什么创意了。
第六幕:时代的浪潮
老炮儿:
你今天说的东西,我还得好好消化一下,这个世界上总是上一代看不起下一代,觉得他们离经叛道,难以管束,但看来下一代还真的是有自己的思想,而且并不比上一代弱。
Luke:
领导英明!如果下一代不如上一代,那人类早就灭亡了,那轮得到我们今天在这里坐而论道。我觉得我比文章里那个90后幸运多了,因为我有一个愿意聆听我们声音,和我们对话的领导存在,而不是高高在上,悬挂自己,打击对方。
你也可以来体验体验90后的生活嘛,比如去A站B站看看弹幕视频,比如玩玩Dota和LOL,年轻不在于年龄,跟紧时代,开放自己,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我们就能永远年轻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