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414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现代汉语中夹杂外语单词是好事还是坏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2-6 1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面这一句话:
  “我们今天到小明家玩了,他家有Wi-Fi,我们玩得好High!小明刚买了一个全新的iPhone手机,真Cool!”


  短短一句话,居然有4个外文字母!这样的话从年轻人嘴里说出来可能显得非常时尚、洋气,貌似很有品位,但让语言学家看来,这对中文的纯洁性绝对是个灾难。

  其实,我们稍微分析一下就可以发现,上面4个英文词都可以翻译成中文:Wi-Fi是英文Wireless Fidelity的首字母缩写,翻译成汉语是“无线上网”的意思,High在中文里是“很高兴、快活、很尽兴”的意思,IPhone就是苹果手机,Cool可以翻译成“很棒、很好”的意思,也可以直接说成“酷”。

  于是乎,上面那句话可以改成:
  “我们今天到小明家玩了,他家能无线上网,我们玩得好高兴!小明刚买了一个全新的苹果手机,真酷!”


  由此可见,那些“溜”进中文里的绝大多数外语词都是可以译成汉语的,如NBA(全称为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原来中央电视台一直是直接使用这一外文简称,但后来改为了“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简称“美职篮”。现在人们动不动就说:从网上下载一个APP。其实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翻译成中文是“应用程序、应用软件”的意思。既然这些外语词完全都有相对应的中文翻译,为什么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不使用中文词而非要使用外语词呢?

  为了维护中文的纯洁性,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多次发表文章,呼吁人们重视这一问题。在此,我们不妨再次学习一下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14年5月5日刊发的一篇文章,相信会是大有裨益的。文章的最后一段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学习和借鉴。

  现在,我们在翻看报纸、杂志及电子读物,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时,碰到了越来越多的中英文夹杂现象,而大多数国人对此熟视无睹。一些语言文字工作者曾对此发出警告。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外来语滥用,不行!》、《“零翻译”何以大行其道》等文章,抨击这种不规范使用汉语的现象,也引发了网友和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

  面对中英文夹杂需警醒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批英语单词悄然潜入了汉语。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汉语的整体美,也影响了人们对汉语的使用,还给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造成了困惑。且不说贫困地区、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广大民众,即使是城市里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若不从事相关工作,也很难明白夹杂大量英语词汇或缩写的文章的意思。


  几年前,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傅振国在工作中发现了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他认为,目前的中英文夹杂乱象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只有中国知识界,特别是新闻出版界,以及各级政府和立法、执法部门对此达成共识,保持警醒,才能逐步消除中英文夹杂现象,保证汉语依法而来的规范使用权利。

  2011年,教育部设定的扫盲标准中,在识字方面,要求至少会写950个常用汉字,而嵌入中文的英语词汇显然不在此范围内。随着英语词汇嵌入量的增加,岂不是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文盲吗?

  2001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章第25条明确规定:外国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和科学技术术语译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由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审定。

  所以,无论从法理角度,还是从实际使用角度,规范汉语都是必须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2-6 10:3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外来语词汇要化而用之
  每一种语言都不可能存在于封闭的环境中,汉语也不例外。我们提倡规范汉语,并不是要屏蔽外来语的进入,而是要对其化而用之,所谓化,就是翻译。在这方面,汉语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远的有吉普、咖啡、芭蕾,近的有托福、雅思、艾滋病。

  反观英语,通篇英语中夹杂着若干方块汉字的现象你见过吗?没有!英语对于外来语的吸收,也是本着化而用之的原则,比如,2013年,汉语词汇“土豪”、“大妈”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是以"Tuhao"、"Dama"的形式,而非汉字直接进入。原因很简单--对于外来语词汇采用化用,而非直接嵌入是世界各国的通常做法,是惯例。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对外汉语系教师**的授课对象是留学生。她说,留学生在来中国初期,由于中文水平有限,在表达时会有中外文夹杂的现象。作为老师,要逐步引导他们成功过渡到全中文表达,这也是他们学习进步的标志。

  对外来词语化而用之,就要克服懒惰思想。随着中外交流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来语词汇,特别是以英文字母缩写形式出现的外来语词汇将进入我们的生活,其实,这些字母词是可以翻译成中文的,比如NBA译成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简称美职篮。关键是要给英文缩写词找到恰当的中文表达,不让它以英文字母缩写的形式传播。智慧在民间。化用外来语,可以调动广大民众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比如采取调研、线上线下有奖征集翻译词等方式,有关部门快速反应,达成共识,形成标准,予以推广。

   规范使用汉语应从我做起
  不容忽视,社会上越来越普遍的汉语不规范使用现象,将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规范语言文字观的最关键的形成时段,也是语言文字能力最重要的养成阶段,直接影响到日后的各种日常和专业领域的口语和书面表达。中国政法大学法律语言研究中心王东海教授认为,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要绝对禁止外语词汇进入。让中国人从小接触和学习规范汉语,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能让中英夹杂现象冲击汉语汉字的基本核心。


  刘广徽是一名多年从事语言教学工作的退休教师。他说,规范使用汉语要“从我做起”。比如在课堂上,我尽可能地要求外国学生讲规范汉语;每当生活在国外的孙子、孙女回国,我会教给他们规范的汉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说汉语时夹杂外语,我也会适当地提醒。

  亨利是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社会学博士,正在北京为博士论文收集资料。对于中英文夹杂现象,她有亲身体会。“我参加了中国支教等公益活动,发现参加活动的虽然都是中国人,但是交谈中经常把一些英文词插进中文里。在这些非盈利组织或慈善机构的官方中文网站里,也有中英文夹杂现象。虽然我对中英文夹杂的表述能够理解,但是我想学会这些英文词所对应的中文词汇,以便能用中文与不懂英语的乡村学校校长和学生家长沟通。”

  马瑞安是一名热爱中文的罗马尼亚工程师。中英文夹杂的现象让他在学习中文时感到困惑。他认为,每一个汉字都有很有意思的词源,这是和中华文化紧密相连的。他说,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学很感兴趣,当然想学习纯洁、规范的中文。对每一个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外国人来说,学习不夹杂外来语的中文都是很重要的。


  60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在其著名小说《围城》中曾对一个旧时上海滩的洋买办张先生有一段描述,充满辛辣讽刺:“跟外国人来往惯了,说话有个特征--喜欢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汉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保护它,爱护它,规范地使用它,是每一个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的职责。嵌入汉语中的英文字母就像健康人身上的牛皮癣,看上去很丑!希望钱钟书先生当年讽刺的人越来越少;希望在规范使用汉语的问题上,每个人都向麻木、懒惰和崇洋宣战;希望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把汉语规范、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李学军  参考消息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