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没有妈妈不爱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看三位烟台妈妈如果当个好家长。爱他却怕被发现,烟台三位妈妈的爱触动人心最软处……愿所有快乐都给你,所有焦虑都给我,烟台三位妈妈是这样爱孩子的。
她受了闺女多次“冷暴力”然后练就绝世幽默,两人一起走在“最强大脑”的路上;她四点半起床为宝贝准备早餐,规划饮食、作息,观察孩子情绪,整个过程欣慰又纠结;她说儿子是那种最不会亏待自己的人,写作业前母慈子孝,写作业时鸡飞狗跳,再崩溃也要让他树立正确学习态度……
他们是三个普通的烟台家庭,他们是所有“家有学生”家庭的缩影。
1 和闺女一起成为“最强大脑” 最好的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挑战困难,共同成长。
每日清晨,10路公交车上,你会看到一对母女,她们相依坐在车厢后面座位上,妈妈手里拿着单词卡,念出汉语,女儿努力回忆,背出对应的英文单词……这个场景瞬间把人拉回学生时代。
妈妈姓王,女儿叫小田田,每天两人一块起床,一块在公交车上吃早饭,一块到学校,日复一日。小田田在芝罘区潇翔小学上五年级,“我户口是芝罘区的,在莱山买的房,每天坐车大概1个小时到学校。”
“一周背一个单元,一个单元15-20个单词。要背的还有3篇英语课文,古文、古诗。”妈妈手中的英语卡片是自己制作的,就像一个小巧的钥匙包,随身携带十分方便。公交车上背单词“主要是为了培养她的记忆力”。
在公交车上,这对母女声音郎朗,笑声连连,引人注意,而妈妈与女儿的每一句交流都自带表情包,发音夸张,语句幽默惹人笑。
而王姐并非一开始就是幽默达人,“我是踩了女儿无数个小狗屎才练就了这一身本领,幽默是为了给自己解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每天作业作业、特长特长,考试考试、学分学分”,孩子压力很大,妈妈希望用幽默来冲刷紧张氛围的包裹。
王姐只给小田田报了一个培训班——最强大脑。问起原因,她说:“原因很简单,就是让她不忘事儿,不丢三落四,并不是为了成绩好。”说完,她哈哈大笑。——她不说,我们怎不知道,她也是希望女儿有一技之长,拥有更多智慧,在人生中高人一等。
说起对女儿的期望,她又幽默来袭,说:“我们家不需要伟大的儿女,伟大是自己未来创造的,不是我们培养的。作为普通家庭的孩子,又不去选美,又不去当总统,平安度过就行了,干嘛那么累。”
“就希望以后她能带我到大学看帅哥、美女,我就知足了。”说话时,小田田在一旁咯咯笑……
2 不想给她压力 但又不敢放松 “我是个纠结的妈妈。”
“关关属于比较自觉的孩子,写作业不用我管,要说累也有累的地方。”彦的女儿刚上一年级,就读于莱山区第四实验小学,在她看来,陪孩子写作业不是负担,负担在于对孩子的爱,以及如何爱。
周一到周五,她心里都绷着一根弦。“每天要考虑她的作息时间、饮食营养搭配,还要观察她的情绪,这些都要列出规划,让她每天快乐地走进课堂。”她表示有时也会焦虑。
每天4:30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餐,有时是虾仁馄饨,有时是鸡蛋羹、小糕点。该起床了,她轻吻孩子的脸颊,关关说:“妈妈我早醒了,被馄饨的香味叫醒了。”一切都那么温馨、井然有序,而一切都源于她的背后付出。
目前,关关在上书法、绘画、舞蹈培训班,3个培训班会占去周六一天时间。剩余时间,妈妈会陪关关做作业,带孩子爬山、看电影。
“美术和舞蹈都上三年多了,书法也快一年了。今年又加了舞蹈,主要是她喜欢。”在彦看来,养成一个好习惯是最重要的。“我希望她保持学习的热情,以后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
“关关他们班里有56个孩子,全年级有6个班,全烟台得有多少孩子?他们压力太大了。所以我不想给她太大压力,但又不敢放松。我是个纠结的妈妈。” 纠结,或许是她在寻找的一种平衡,介于爱与教育之间的平衡。
3 因“孩”施教 在培养习惯的时候家长必须补上 青叫她儿子“老鲁”,她会打会骂, 她说在一年级培养习惯的时候,家长必须补上。
“老鲁”在道恕街小学读一年级,平日都是妈妈青辅导功课。青说:“接孩子给孩子做饭陪孩子写作业是她的日常。”作业量相对正常,但她说有时候也得做两三个小时。“撕了重做,撕了重做,于是就到晚上10点了。”
“陪孩子写作业一直处于抓狂状态。孩子提笔就错,反复错,手和嘴就无法淡定了,张嘴就想骂,抬手就想打,自己还被气得不行。”这是一家人每晚的“独家记忆”。
虽然打怵每天的作业时间,但这是智慧和经验的较量,青说。
青并非“虎妈”派,她认为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做出相应要求,“像我孩子比较外向、粗心,特别贪玩、懒,属于那种想得开、对自己比较好的孩子,这时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不断督促,让他培养起比较严谨而主动的学习习惯。而对于那种本身就很认真的孩子而言,需要家长帮助他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甚至帮他解压。”
周末不是作业,就是补习班,很少有郊游的时间,“我可以理解现在的教育状态,学习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一年级开始抓,一点不为过。”
她认为家长就要负起责任,“一个班最少40个孩子,一个老师怎么照顾得过来?一年级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时候,这时候,家长再累也必须顶上!”
爱他们,但又怕被发现,怕骄纵的感觉让他们放纵。
严格要求他们,但又怕给他们压力,竞争已经够激烈,我们还那么残忍?
孩子的教育已融入每位家长的心,考验着每个家庭的智慧。而这其中,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难念的经,也会有属于自己的温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