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对于楼市而言,刚刚过去的这个“5·20”情人节颇为不宁静。19日晚间,针对近期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苗头,投机炒作有所抬头等情况,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重申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并对进一步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文件不长,字数也不多,但用词依旧非常严厉。简单概括起来有六大方面:。 一是加快制定实施住房发展规划; 二是抓紧调整住房和用地供应结构; 三是切实加强资金管控; 四是大力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 六是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
第一条是要求各城市要科学编制住房发展规划,明确住房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合理确定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一线、二线城市要在年底前编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发展规划,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施。
第二条规定,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给,切实提高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应比例,建立房价地价联动机制,防止地价推涨房价;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热点城市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建议按不低于25%安排,大幅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用地供应,在新增住房用地供应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
第三条要求,要加强个人住房贷款规模管理,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强化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审查,严格管控消费贷款、经营贷款等资金挪用于购房加杠杆行为。严格落实企业购地只能用自有资金的规定,加强住房用地购地资金来源审查,严控购地加杠杆行为。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为5.7万亿元,而当年中国居民新增存款为5.16万亿人民币。2017年中国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为5.3万亿元人民币,而当年中国居民新增人民币存款下降到了4.6万亿元。
这个中长期贷款主要就是房贷。也就是说,2016-2017年,中国居民每年存的钱总金额小于借的钱总金额,负债在逐渐上升。另一组数据显示,2017全年,居民短期贷款增加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81.8%。消费贷在猛增,而且增幅惊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两到三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端将持续从紧,而且此前虽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将逐步解决。居民若是想加杠杆买房难度将进一步加大。特别是近期对资金监管领域的持续升级会使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这个影响就会非常明显。
对于房企来说,融资渠道收紧对有资金压力的企业来说将大大影响其土储的扩张,资金面好的企业则是拿地窗口期,地产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客户融资渠道的收紧也会导致其买房的能力大大降低,企业销售规模的提升受限,如何依靠“总价优势”取得销售主动权应该重新被重视。
此次通知还提出,要严肃查处捂盘惜售、炒买炒卖、规避调控政策、制造市场恐慌等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要持续保持高压严查态势,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向社会公布,形成震慑。
这意味着房地产销售将面临更多的微观干预,是对2016年10月房地产销售微观调控要求的延续,开发商需要自查自纠,避免栽在风口上。
同时在加强舆论引导和预期管理方面,5月14日,很多媒体都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涉及产权保护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的内容解读为“限购限贷要取消的信号”,对购房者心理预期产生一定误导;重申第五条要求“加强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公开,及时澄清误读,正面引导舆论”,正本清源,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
另外,从住建部最后表述来看,房地产调控总的基调从“因地制宜,分城施策”,变为了“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这说明监管部门对房价上涨症结有了更全面深入的盘点和把握,是尊重市场规律,回归市场化的一次重大进步。 从政策特点来看,这次提出的房地产调控工作要求其实就是上次约谈重点城市所涉及到的内容,但从面上来看更广,是对上次约谈成果的具体化。涉及的环节包括多个方面:住房发展规划(规划)、住房和土地供应(供应)、个人和企业资金管控(资金)、市场监管和舆论引导(预期)、考核、问责地方政府调控成效(执行)。基本涵盖房地产市场的各个环节,各个利益主体,从而抓住了房地产市场的关键。
从政策影响来看,整体来看,这份“重申”透露的政策含义极其丰富,每一点都非常重要,值得整个行业重视。特别地,近期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苗头,投机炒作有所抬头的部分城市,此次重申及后期政策的将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