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找回密码
 点这里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移动社区

查看: 1503|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烟台城事] 股民亏的钱都去哪儿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A股两年市值缩水超20万亿 股民亏的钱都去哪儿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2015年6月12日,深沪股市总市值合计约71.24万亿元。2017年5月12日,深沪股市总市值合计约51.13万亿元。
  一共减少了20.11万亿元。

  这期间,还有472只新股上市,贡献了4万多亿元的市值。
  两年时间,股市市值蒸发超过20万亿元。
  如果以中登公司的最新股民人数1.24亿计算,岂不是平均每位股民亏损超过16万元?
  NO!市值蒸发了,但其实里面没有任何现金的损失。
  可我真的亏钱了啊?我亏的钱都去哪了?
  请随时报君一起了解。
  1、钱是什么?
  钱是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
  按照这个定义,它有两个功能:
  1)量化价值: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我家有一祖传之宝,专家说值100万,在这里专家并不需要拿出100万把它买下来)。2)商品: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有人花90万买走了我家的祖传之宝)。
  “值多少钱”和“有多少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这块表标价1万,我花1万买了块表,前者是描述商品价值,后者是描述资金量。大家经常混淆。
  2、你跟我说这个干什么?
  股市同理。
  大家把“股票市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有人以为股票市值1万亿,股市里就有1万亿的钱。当股票市值缩水20%,就会觉得20%的钱也不见了。
  比如大家通常会说这家企业“市值”100亿,其实是标价100亿,真实的价值并没有这么多。
  为什么会产生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异?报价机制是主要原因。市场把“最高报价”的重要性大大突出了,只要有很小量的高报价成交,就能把“市值”推高。如果真的要把市值100亿的股票全挂高价卖,那肯定无法全部成交。就算有足够的人接盘,那成交价格也会越来越低,最终导致成交总额远远不到100亿。
  就如顺丰控股刚更名上市的时候,实际流通盘仅占总股本的3.18%,但就是这小比例股份价格的上涨,没有被交易的超过96%的股份市值随之上涨,推升了顺丰的总市值,王卫以1300多亿的市值身家问鼎A股首富。然而,真要把顺丰100%拿出来卖,肯定卖不到这个“总市值”。
  3、那股市市值缩水20%到底是咋回事?
  市值的变化只是纸面上虚拟的数字变化。
  我家的传家之宝,昨天专家说值100万,今天说值90万,宝贝还是那个宝贝,但是从价值上来讲,今天我损失了10万,这就是市值“蒸发”。
  市值确实是“蒸发”了,但被“蒸发”的市值本来也不是真实存在的财富,而只是数字游戏而已。只有实实在在的资金进出,以及买卖差价造成的盈亏才是真实的。
  4、你说市值是虚拟的,可我的钱是真真切切变少了啊!
  你的钱变少了,但有的人钱变多了。真正的钱只会在股市参与者之间再分配,有人变穷了,有人变富了,真正的钱是不会变少的,这个与物理上的能量守恒是一个道理。当然,得扣除掉交易费用。
  谁的钱变多了呢?那就是以前卖股票的人。
  最早卖股票的,是企业,证券公司,发行投行,他们出让股权,或提供服务,拿走了新股发行的大量申购资金。
  然后是交易环节。有人买,有人卖,早卖的人获益拿走了后来者的现金,在泡沫破灭时还持有股票的人,他们是给之前所有人买单的。
  假设最后的持股者手里拿着100元一股买来的股票,享受着每年最多1元的分红权,承担着企业经营不善的风险,觉得很不值,想割肉离场却没人接,只能不断挂更低的价格叫卖。
  看似股市 “总市值”大幅下降了,其实里面没有任何现金的损失,而只是“市价”变低了而已。
  现在知道是谁赚走了你赔的钱了吗?
  A.上市公司股东(IPO、再融资)
  B.国家(印花税)和券商(佣金)
  C.部分市场操作者(获利盘)
  总的来说,股市不存在钱蒸发的问题,而是资本的重新配置,能蒸发的只有虚拟的“市值”。
  附:一个有趣的例子
  这是一个网友列举的例子,也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委:
  有一个市场,有两个人在卖烧饼,有且只有两个人,我们称他们为烧饼甲、烧饼乙。
  他们的烧饼价格没有物价局监管,每个烧饼卖一元钱就可以保本(包括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并且他们的烧饼数量一样多。
  这段时间,他们生意很不好,一个买烧饼的人都没有。甲说:“好无聊”,乙说:“我也好无聊”,此时看故事的你们也说:好无聊。
  这个时候的市场,我们就称之为不活跃。
  为了让大家不无聊,甲、乙决定玩一个游戏。于是,真正的故事开始了。
  甲花一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一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两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两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钱买乙一个烧饼,乙也花三元钱买甲一个烧饼,现金交付。
  ……
  于是在整个市场的人看来(包括看故事的你)烧饼的价格飞涨,不一会儿就涨到了每个烧饼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烧饼数一样,那么谁都没有赚钱,谁也没有亏钱,但是他们重估以后的资产“增值”了!甲乙拥有高出过去很多倍的“财富”,他们身家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这个时候有路人丙,一个小时前路过的时候知道烧饼是一元一个,现在发现是60元一个,他很惊讶。
  一个小时后,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00元一个,他更惊讶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路人丙发现烧饼已经是120元一个了,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个,因为他是个投资兼投机家,他确信烧饼价格还会涨,价格上还有上升空间,并且有人给出了超过200元的“目标价”。在股票市场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给出目标价的人被称作研究员。
  在烧饼甲、烧饼乙和路人丙“赚钱”的示范效应下,接下来的买烧饼的路人越来越多,参与买卖的人也越来越多,烧饼价格节节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兴,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没有亏钱。
  这个时候,你可以想见,甲和乙谁手上的烧饼少,即谁的资产少,谁就真正赚钱了;参与购买的人,谁手上没烧饼了,谁也就真正赚钱了!而且卖了的人都很后悔——因为烧饼价格还在飞快地涨。
  那到底谁亏了钱呢?
  答案是:谁也没有亏钱,因为很多出高价购买烧饼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认的优质等值资产,也就是烧饼。而烧饼显然比现金好,现金存进银行而获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价格飞涨的烧饼,甚至大家一致认为市场烧饼供不应求,可不可以买烧饼期货啊?于是出现了认购权证。
  有人问了:买烧饼永远不会亏钱吗?当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会亏钱呢?
  比如市场上来了物价部门,他们认为烧饼的定价应该是每个一元——监管出现;也可能是市场出现了很多做烧饼的,而且价格就是每个一元——同样题材的股票出现;或者市场出现了很多可供玩这种游戏的商品——不同发行商出现;亦或是大家突然发现这不过是个烧饼——价值发现;也许是没有人再愿意玩互相买卖的游戏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个假设出现了,那么这一天,有烧饼的人就亏钱了!那谁赚了钱?就是最少占有资产,也就是烧饼买得最少的人。
  这个卖烧饼的故事非常简单,人人都觉得高价买烧饼的人是傻瓜,但当我们再回首看看我们所在的证券市场,这个市场的某些所谓资产重估、资产注入何尝不是如此?市盈率高企,资产在高溢价下的资产注入,和买卖烧饼的原理其实一样,最终谁最少地占有资产,谁就是赚钱的人,谁就是获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为一个投资者,应当理性地看待资产重估和资产注入,看到别人的忽悠要理性对待。面对在高市盈率下的资产注入尤其是借壳上市、增发购买大股东的资产等等情况时,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投资行为慎重再慎重。因为,你很可能成为一个持有高价烧饼的路人。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证券时报网
沙发
发表于 2017-5-17 15: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始终认为:一个以医疗、教育、房地产大肆聚财的国度,股市怎么可能对百姓有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7-5-17 16:00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哪儿去了,高价接了盘,卖的人收钱走了。股价又跌了,你割肉,又有人接了。击鼓传花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6:02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大部分人的人生意义就是做有钱人赚钱的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7-5-17 16:5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在大BOSS 那,一起组队刷吧,爆极品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7-5-17 17:05 烟台论坛手机版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焱焱焱焱 发表于 2017-5-17 16:02
大部分人的人生意义就是做有钱人赚钱的工具。。。

淼淼淼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7
发表于 2017-5-18 08:37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5-19 15:0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那个啥...风云,是不是就说这这么个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7-5-19 15:11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股市有风险,入市请三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