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怒放的无花果 于 2017-4-18 22:53 编辑
文 :高凤娟
前段时间春节放假回家,家庭聚会上与表妹聊天,表妹毕业于国内某名校,就业的公司也不错,但却一直跟我抱怨工作中的各种不顺,觉着老板给她的工作任务太难了,她根本没办法完成。
我反问她,那其他同事也反馈老板布置的任务太难没办法完成吗?表妹一下子僵住了,表示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其实不仅表妹这样的职场菜鸟,不少工作很久的职场老兵也都或多或少碰到过类似表妹的情形:「老板这次布置的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嘛」、「这个任务太难了,我肯定不行」,但怪异的是当你认为不行,老板转给其他同事处理时却总有人可以完成,甚至有的时候这个出色完成的同事还是你认为资历、能力都不如你的人。
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其实问题主要就出在了「自我设限」上。 1
你为何会自我设限 心理学对「自我设限」的定义是「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威胁,事先设计障碍的一种防卫行为」,说人话就是你总是会说「我不行」、「我做不来」。 这种防卫行为虽然可以防止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挫败感、暂时维护自我价值感,但却常常剥夺了设限者的成功机会。因此,真正让大多数人在成功路上止步的,不是才能,也不是环境,而是自我设限的信念。
那么,人为何会自我设限呢?一个客观原因,两个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习得性无助导致的消极行为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从「电击狗的实验」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映射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是: “当一个人多次努力并反复失败,形成了「行为与结果无关」的信念后,可能就会将这一无助的感觉过度泛化到了一切情境中,甚至包括那些本可以控制的情境,于是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成了「我不行」”
比如你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某些偶然的因素导致你的作文得分一直稳定在60分(老师实在不愿意再多批阅一次你的作文了,辣眼睛),那么你就很可能习得性无助地给自己形成一个暗示「我作文不行」,于是工作后一切与书面有关的内容——写文案、写PPT等,你都会第一反应冒出「我不行」的念头。
主观原因 不愿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这个概念最早在1908年,由心理学家罗伯特·M.耶基斯和约翰.D.道森提出。简单定义就是: “舒适区是指活动及行为符合人们的常规模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压力和风险的行为空间。”
因此想让人的大脑跨出舒适区就成了一个相当需要意志力的事情(一提意志力是否觉得又要炸了呢:老子如果能有意志力,还要听你在这儿瞎BB)
比如在选择工作任务时,我们在心理上更倾向于选择自己已经非常熟悉的工作,而非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任务;承接业绩目标时,更愿意找出各种理由为完不成业绩做铺垫,而非立马跟老板立下军令状(说白了就是想呆在舒适区的「懒癌」又发作了)。
最近看到的一段鸡汤就很典型:刘强东给业务层开会,要求150%的增速,一个业务负责人说有难度,开始陈述理由。刘强东立马打断他:「对不起,你没听懂我的问题,我问的是怎么增长,不是问你怎么不能增长?」后来的后来就不多言了,反正在管理层例会再没见过他的身影。
虽然呆在舒适区会让我们的大脑很爽,但不幸的是,不少研究都表明我们需要在一个相对焦虑的状态下才能够达到最佳表现。
任何鞭策过自己以达到新水平或者完成挑战性任务的人都知道:当你真的挑战自己时,你做出的成就会让人惊叹!
怕失败后的「丢脸」 除「习得性无助」和「不愿跨出舒适区」外,导致自我设限的第3个原因就是怕失败后的「丢脸」。
丢脸这件事吧,其实你越怕丢脸就更容易丢脸。比如你讲话有点结巴,因为怕丢脸因此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也不敢参加任何演讲俱乐部,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结巴,越有可能丢脸;但假若你不怕丢脸多开口讲话,可能就克服结巴,从而也就不可能因为结巴而丢脸了。
2
5分钟快速破除自我设限 那如何才能快速破解自我设限呢?需要意志力走出舒适区的办法我就不讲了(反正你也做不到),直接传授一个不要意志力的实用大法吧:
“信念转化” ,即「自我暗示」 无论你是因为习得性无助导致的自我设限,还是因为不敢走出舒适区或者怕失败后的「丢脸」导致的自我设限,都可以通过信念转化轻松破解。
任何一件事,如果你认为自己」不能」,那结果很可能就是「不能」;但如果你认为自己「能」,最坏的结果也就是「不能」,而且100%不会比你认为「不能」的结果更差。
我很喜欢亨利 • 福特讲过的一句话「如果你认为你能,你是正确的。如果你认为你不能,你也是正确的。」既然都是毒鸡汤,为何不喝甜一点的,告诉自己「能」呢?
好了,现在鸡汤喝下去了,相信「我能」了,那么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将自我设限的信念转化为积极的、「能做到」的信念呢? 这就轮到「信念转化五步法」闪亮登场了:
步骤1、写出做不到的理由 将最近一次你认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以如下形式在纸上写下来: 我是个**的人,所以_________事情我不行。
*注:_____是要做的事,**就是你认为做不到的理由(背后就是自我设限的信念)
步骤2、逐个检验 逐个检验以上**的信念(问自己下面的问题,写下每一个问题的答案): 是什么让我相信这是真的?(我有哪些客观的证据,能够切实证明我做不到)
我是什么时候从谁那里开始相信这个信念的?(大多数自我设限的信念在我们人生初期就受家庭、亲友、老师、同龄人的影响形成了) 我上一次质疑这个信念是在什么时候?(我们相信太久了,以至于这些自我设限的信念看起来「无比正确」)
步骤3、写下你曾抛弃的信念 拿出一张新的空白纸(或用纸的背面),在中间画一条竖线,在左栏写上「可笑的、过时的信念清单」标题,再花时间找出三个被自己抛弃的、而且现在看来非常「可笑」的信念写在左栏。
所谓荒谬的、过时的信念就是我们曾经坚信「正确的」信念,但现在我们都知道是可笑的,根本「不对的」。
比如你曾坚信你是爸妈捡来的(不清楚中国爸妈为何这么喜欢告诉小孩是捡来的),但上了生理课后终于知道原来不是;再比如你曾坚信在家里撑伞会长不高(我曾因为这个宁可在数九寒天淋着雨也要在外面收了伞才肯进屋子,最后以实践狠狠地证伪了这个信念);还有筷子使得长嫁得远(现在有点后悔,当时咋不抓着筷子顶端吃饭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