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烟台论坛! 请登录/注册 一键登录:
查看: 204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其他] “杀熟”无处不在,套路你的又何止大数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5: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来自山东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这里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情系海参崴 于 2018-4-8 15:54 编辑

先前沸沸扬扬的大数据“杀熟”事件已经映入大众的眼皮子底下。

然而“杀熟”并不是一件只存在于互联网上的事,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杀熟”也是无处不在的,只不过以往并没有把这些事给上一个统称。

引用文中的一句话:真正的无知,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作者:维小维

1



最近跟一个做自媒体的朋友聊天,他说自己是某专车app的忠实用户,每天上下班为了不要挤地铁,都会坐专车。

但是,不久后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以前自己从家到公司同样路线是16元,自从成为那个专车软件的黑金会员之后,每天一模一样的路程居然变成21元了。

而且更为神奇的是,自媒体人身上都有n部手机,他用苹果手机打车的钱,居然比安卓要贵。这不明显是觉得用苹果的都是土豪吗?

显而易见,这个打车软件的背后,一定精明地计算了大数据。

他们都知道,这个自媒体朋友对价格不敏感,对于这种用户就该多收一点。

除了这个事情,微博网友“廖师傅廖师傅”也曾经提及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长年价格在380元到400元左右。偶然一次机会,他直接通过酒店的前台了解到,淡季的价格在300元上下。

于是,他很气愤,用朋友的账号登陆那个旅行服务网站查询后发现,果然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还是380元。

传说中的“杀熟”,就是这种利用信任的压榨。

买电影票,发现自己变了高级账户后付费竟然比普通账户时还多;买视频会员,苹果手机买的时候比安卓手机要贵。

这种“因为了解你,所以更宰你”的现象,本质上就是一种经济学角度的“价格歧视”——对更信任你、更需要你的人,收取更高的费用。


我不禁想起了最近听到的两个故事。“杀熟”何止存在于各种软件的大数据当中,在职场中,简直也是无处不在。

2

我的一个粉丝,是在杭州工作的IT工程师,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听着就心疼的被“杀熟”故事。

对于我这种对着电脑“控制面板”就开始发怵的人来说,这种会用代码敲出一个App的人,简直跟我就不是一个物种,他是神。

我们就暂且叫他大神吧。

大四的时候,大神和两个合伙人一起创业搞了一个自助打印机项目,当时项目开发好了,就差推广了。

本来嘛,既然产品都做好了,直接把项目技术卖了也能赚点钱。

但是,他们都是一腔热血的年轻人,把产品当自家孩子看,特别想把它推广到宇宙星辰(嗯嗯,我承认,当妈的都这心情)。

当时,他们所在的一个产业园,有一个特别相熟的领导,把他们的项目推荐给一个专门找投资者的中介,就是那种拉皮条的投资顾问吧。

那位他们仨特别信任的领导说,

那个人(中介)很多资源的,他能找到老板愿意投100万,你们就去陪他聊聊吧。

三个小帅哥,才念大四,刚出茅庐,听到这样的好消息,拿了中介的电话就兴高采烈地打车过去,还做好了材料准备路演。

要知道,他们平时都是骑共享单车的。

还差一段路就到约见的办公楼,大神收到了中介的电话,他说拉回来的老板很满意你们的项目,我现在正在请他们吃饭,要不,你总得,哈……买个单吧!


三个帅哥埋头合计了一下,感觉这项目有戏了!自己就要成为明日之星,说不定马云也能亲自接见我们了呢,真好!

为了表示对这个中介方的感谢,他们把身上所有能找到的钱聚在一起,凑了3万,给对方支付宝转了过去。

他们一路兴致高昂地想着,今天是不是回去吃一顿好的庆祝下,吃小龙虾好还是吃大闸蟹好,要是以后见马云吃胖了可不好啊……

他们到了约见的那个办公楼,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门牌号,结果推门进去,一脸懵逼。

里面的人也一脸懵逼,问他们,找谁?

他们说,找黄老板。里面的人更加二脸懵逼,三脸懵逼,没有这个人哦……

欲。哭。无。泪。

三个人立马打电话给那个中介方,早就已经关机,打开微信发信息,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惊叹号。

他们给了这个骗子身上所有的钱,连支撑到找到融资的钱也没有了。

说到这里,大神略微有点停顿。

我问,你们哭了吗?他说,没有,不过我们当天没有吃饭,没有睡觉。

我隔着屏幕,都能听见他心碎的声音。

这世界所有的骗局结局都一样,甚至连开头都一样——都是因为相信,对熟人、对殷勤天真的相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5:54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3

再讲一个同样因为“相熟”而被出卖的故事。也许不再因为“天真”,但是却依然输给了“相熟”两个字。

许静,是我前同事的朋友,她是一个财务,经常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都会来找我帮忙给点意见。

有一次我跟她聊天,她说自己最近要辞职了,小维姐你招不招我。

我就奇怪了,这个女孩子之前对公司的事情尽心尽力,哪怕利用自己的人脉刷脸,也要把问题解决到最彻底,这样的人居然要离开自己那么拼搏尽力的岗位?


细问之下,原来小静有一个特别熟悉的同事马虹,已经熟悉到什么程度呢?

下了班两个人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一起撸串,工资当然彼此已经不再是秘密了,甚至有时讨论起上司,因为大家够熟悉,言辞也是有点放肆。

当然,这些在背后的一些话,许静是彻底没想到被第三个人听见的。她本质上也是个安心工作,尽责努力的姑娘,对上司偶尔牢骚几句,也只是打打嘴炮。

不知道为何,从今年开始领导就频繁把她的工作转移给她的好朋友,不停地表扬她,把冷板凳妥妥扔给了许静。

许静纳闷了,到底自己哪里得罪了老大,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有一天晚上,趁着老大加班,她特地到楼下买了一杯老大最爱喝的拿铁拿到老大房间,怯怯地问,我最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您为什么都不分配工作给我了呢?

许静的上司什么也没说,就冷冷地问了一句:

你是不是在别人面前骂过我“有病”?既然你这么不认可我,还是少点合作吧。

许静蒙了,是,她是随口这么一说,而她说的对象也不是谁,正是她认为最熟悉的马虹。

这样被最好的同事穿小鞋的事情,她就算做100个梦,也想不到。

事后,许静问马虹,你为什么要这样坑我?马虹说,因为你工资比我高,你一个月比我多200,凭什么啊?

与其说,这是一个两百块钱引起的惨案,不如说,过分模糊的人际边界把信任宰割殆尽。

“杀熟”这件事,其实说到底可以用一句话概况:真正的无知,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想避免被“杀熟”,我有几个掏心掏肺的建议:

01.和同事之间保持合理的边界

工资这件事,讨论起来味道就变了,你不知道谁会默默在身旁嫉妒你。更加不要随意用最肆意的话讨论任何人,除了自嘲。

02.所有和钱有关的交易都要慎重

熟人看上的不是你的钱,就是你的颜。所以,付出之前做尽职调查,这是对自己的负责。

03.所有和熟人的都走正规流程

有的人因为和熟人做生意,想着是自己人不会坑自己,这就大错特错了。就算他真的是不会坑,也要走正规流程,多人审阅,避免一切可能存在的嫌疑。

这个世界很大,人心很复杂,大数据很神奇,希望你早日知道:自己还是有一些“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8-4-9 14:39 | 只看该作者 | 来自山东
可怕,套路太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这里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社区地图 | 删帖帮助 | 手机版

烟台论坛-烟台社区 鲁ICP备05034347号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05号

免责声明:本网页提供的文字图片及视频等信息都由网友产生,本网站仅提供存储服务,如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