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安息的力量
工作与休息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我们都知道放下工作是为了使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的休息。休息或守安息日有助于我们审视手中的工作,给予其合宜的重要地位。我们通常需要跳出工作,投入其他活动,才能认清工作,发现生活中更重要的事物。从这一角度出发,充分放松身心,我们才能更高效地投入到工作中。
不过,工作与休息之间具有更深层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被工作背后的工作所困扰——自我证明与拯救,体现自我价值与身份。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得享福音的安息,不再靠工作去赚取救恩,就能体会到注入身体中的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赐予我们力量,重燃我们的热情。
要理解这种属天安息的状态,首先需要理解圣经中守安息(Sabbath)的含义——它的象征意义与指代内容。
要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工作。但第七日是耶和华你的上帝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你的仆婢和牲畜,以及住在你城里的寄居者,不可作任何的工。因为耶和华在六日之内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就歇息了;所以耶和华赐福安息日,定为圣日。(出20: 8—11)
《出埃及记》20章将守安息日与上帝的创造联系在一起。“因为耶和华在第七日就歇息了。”这有何实际意义?因为上帝在创造万物后歇了一切的工,安息了,我们在工作后也必须休息。这种工作和休息的节奏不仅针对信徒,也适用于每个人,这是我们被造的本性。
过度劳累与敷衍了事都是违背了这本性,终将导致崩溃。休息本质上可以享受并荣耀上帝的创造以及我们的工作。当我们破坏工作与休息(任一方)的节奏,就会引致生活乃至周围世界的混乱。因此安息日是创造的庆祝。
《申命记》5章进而将守安息日与上帝的救赎联系在一起, “你要记住: 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的上帝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把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上帝吩咐你要守安息日。”
上帝将安息日描述为脱离埃及为奴之家的复现。这提醒我们他是如何将其子民从非人的境地中救赎出来的——那时以色列民只是法老制砖系统中的一个工作单元。
不守安息日诫命的人都是奴隶,即便是自愿的。如果你无法谨守安息日,那么无论是你的内心,还是物欲横流的文化,或是剥削制度,或上述所有情形,都可以将你压垮。因此,安息日是自由的宣言。
这意味着你不再为奴——不受文化期望、家人期许、医学院要求或自身缺乏安全感等因素的辖制。你应当学着用胜利的口吻对自己说出这条真理,否则很可能因休息而内疚自责,无法真正放下。
以色列守安息日的律法颁布于出埃及之后。这在当时世界文化中是绝无仅有的。该律法总的来说制约了工作时间、挣钱多少、剥削程度和经济生产。每到第七日,要歇了田间一切的工,每七年要叫地歇息,不耕不种。这无疑意味着短期内以色列的经济生产力和繁荣程度要逊于邻国。但这是一片自由的土地。长远来看,充分休养生息的民族更具生产力。
安息日也是信任的行为。上帝命定安息日,是为了提醒我们他既工作又休息。守安息日是顺服与忠心的态度,牢记自己不是维持世界运转、供养家庭需要、推动工作开展的那一位。企业家很难信服这一点。他们往往能力强,员工数量有限,不倾注时间就无法完成工作。他们是多么容易陷入诱惑的网罗,相信自己可以独自撑起创造的支点啊!
但你应该已经看到,上帝就在那里,你不是独自在工作。耶稣劝导我们不要忧虑(太6: 25—34),便是以工作为背景的。他训勉我们,既然野地的花草“不劳苦,也不纺织”,他都呵护关心,更何况远比花草贵重的我们——因此,不要通过工作追逐物质利益。如果你在休息时感到不安,就不是在守安息日。这时你需要默想诸如《马太福音》6章这样的经文,直到你内心充满真正的安息。
放弃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 你们所有劳苦担重担的人哪,到我这里来吧!我必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向我学习,你们就必得着心灵的安息;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太11: 28—30)
这段经文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在与基督相遇后工作会发生哪些改变。当耶稣呼召我们所有的人到他那里去,他知道我们是“劳苦担重担的”,需要得享“安息”。但耶稣为劳苦所预备的良药竟是“担子”,甚至是“轭”!轭或马具是用来套住服役牲畜的工具,象征奴隶和繁重的苦役,怎会成为解决劳苦重担的良方呢?耶稣说,那是他的轭和担子——唯此才是轻的。为什么?因为“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应当负我的轭,向我学习,你们就必得着心灵的安息”。他是唯一不会令你心灰意冷的老板;唯一无需你完美演出就悦纳你的观众。为什么?因为他已为你成就了善工。
事实上,基督徒的精确定义不仅包含仰慕耶稣、效仿耶稣、顺服耶稣,还要安息在基督所成就的工作中,不再靠自己的努力。需要谨记的是,上帝之所以在《创世记》2: 1—3安息了,是因为他完成了造物的工。基督徒之所以得享安息,唯一的原因是上帝在基督里成就了救赎的工。当工作背后的工作已由圣子成就,那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天父交给我们的工作做好。
前文提到许多人在做“工作背后的工作”。他们工作不只为了工资,也为了驱走自卑感。但在基督里,我们得到“休息背后的安息”——让心灵重拾活力的安眠。没有它,其他一切工作都无法使心灵得到满足。即便休息也很难放松;你一刻也无法离开自己的牢笼;当上帝呼召你去完成他所预备的工作时,你也无法从中得到上帝期许的满足感。
《烈火战车》这部电影展现出这种反差。影片中一名男子参加奥运会百米赛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另一名男子因为在基督里得享属天的安息,毅然拒绝了在礼拜天角逐金牌。
前一位选手必须拿到金牌,因为他在做“工作背后的工作”(但至少在影片中,金牌也不足以让他感受到梦寐以求的安息)。
第二位选手——敬虔的基督徒埃里克·利德尔——并不在乎是否能够赢得奥运会奖牌。他找到了安息之所。他告诉妹妹,是上帝使他健步如飞,“当我奔跑时,可以感受到他的喜悦。”他奔跑是为了享受奔跑本身,取悦那位赐予他天赋的上帝。
从基督教角度看,我们需要根据被造的样式寻找上帝的呼召。你的天赋绝非偶然,而是造物主的恩赐。如果你既不是奥林匹克选手,也不打算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如果你因老板不公正的对待而痛苦,因无法在枯燥的工作中施展才华而忧心,请记住,无论何时上帝都全然了解你的处境;当你用心去做上帝交给你的工作,就是在服侍主。
当你心系基督和他所应许的来世,当你负着他那容易的轭,你就可以无所挂虑地工作。无论工作取得怎样的成就,你都能欣然接受,因为这是上帝对你的呼召。你会饱含热情又劳逸结合地工作,因为你内心深处的欲望(包括对世俗工作的某些期许)在我们真正的家园——新天新地——降临之时,终会得到满足。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能够心满意足、无怨无悔地工作。 |